一方面,由于去年發生了“力拓案”后,力拓等供應商不會輕而易舉地向中方“低頭”;另一方面,與日韓等鋼廠比起來,中國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權益礦太少,幾乎只能完全站在需求方角度被動地進行談判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2010年首度行業信息發布會就吸引了眾人關注,原因或許只有一個:中方鐵礦石談判進展。2月9日,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與全球三大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談判已在進行中。
中方未被拋棄
對于中鋼協的上述表態,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杜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鋼協主要是想強調,中方并沒有被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排除在談判大門之外。”
“這或許也是鐵礦石供需雙方相互博弈的行為。因為,三大礦商已頻頻表態,甚至是直接施壓,現在中鋼協也想表明立場,并向關注此事的人作明確交代。”蘭格鋼鐵網分析師李釗則表示。
在中鋼協作出上述表態前,市場上像往年一樣傳言不斷。曾有消息稱,部分鐵礦石供應商意欲撇開中國,轉而先與亞洲其他鋼鐵企業達成相關協議。據悉,力拓目前已與日韓鋼廠完成首輪談判,并提出了漲價40%的要求,但尚未傳出任何一家亞洲鋼廠接受該價格的確切消息。
但羅冰生同時指出,由于鐵礦石談判屬企業行為,有保密規定,因此中鋼協不會透露任何相關信息。
整頓貿易秩序
與此同時,羅冰生提到了我國進口鐵礦石的現狀。
羅冰生介紹,2009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28億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84億噸,增長41.5%,對外礦依賴度為62%,進口總量超實際需求8600萬噸左右,并推動了礦石價格的上漲。
“這造成了鐵礦石進口貿易秩序的混亂,對鐵礦石談判非常不利。”他表示,在新一年度鐵礦石談判進行的同時,中鋼協將做好國內規范鐵礦石秩序的相關工作,主要是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積極推進進口鐵礦石在中國市場的統一價格;全面推進實行進口鐵礦石的代理制;提高進口鐵礦石企業的資質,減少進口鐵礦石企業的數量;加強對進口鐵礦石質量、數量、價格、流向登記備案管理。
中鋼協會長鄧崎琳同樣建議,政府應對嚴重擾亂鐵礦石進口流通市場秩序,炒作進口鐵礦石的企業給予處罰。
不過,從中鋼協公布的數據來看,國內鋼廠2009年進口鐵礦石成本全年降低34.19%,高于力拓與日韓鋼廠達成的降價33%的幅度。
中國價格難成
羅冰生在發布會上表示,2010年,煤、焦、電、水、運等價格上漲已成定局,下一步進口鐵礦石也可能上漲,并帶動國產礦價格的上升,鋼鐵生產成本上升面臨巨大的壓力。但羅冰生繼續“老調重彈”:“今年中國必須達成一個統一的鐵礦石進口價格。”
不過,現實似乎有些殘酷。目前在現貨市場上,“風向標”品位為63.5%的印度礦價格雖略有回落,但比2009年的最低點仍高出了80%左右。同時,投行頻頻拋出大幅漲價的報告,國內部分鋼廠負責人則認為,今年鐵礦石上漲已成定局。此外,2009年剛結識的“新朋友”FMG公司似乎也有拋棄中方的意思。
“眼下看來,想達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鐵礦石價格有些困難。”李釗認為,一方面,由于去年發生了“力拓案”后,力拓等供應商不會輕而易舉地向中方“低頭”;另一方面,與日韓等鋼廠比起來,中國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權益礦太少,幾乎只能完全站在需求方角度被動地進行談判。
“除非在巴西礦上,中方能通過政府層面與巴西政府進行對話,同時像日本一樣參股巴西礦。否則,如果單純是企業方面的談判,也很難達成中國價格。”李釗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2009年就能看出,礦商壓根就沒打算給中國優惠價格。今年他們的策略實則與去年類似:與日韓先達成協議,再將壓力完全留給中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