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已經開始,面對幾成定局的漲價局面,中國鋼企和鐵礦石貿易商心態復雜。
“集團不便對鐵礦石談判一事發表評論。多謝理解。”昨日(2月4日),力拓集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而截至記者發稿,中鋼協方面依舊沒有做出回應。
面對記者的采訪,國內未參與談判的某大型鋼企高層表示,目前的局面對中國很不利,被人牽著鼻子走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真的是40%的漲幅,實在太高了,我們很難接受,但也只能看談的結果是什么樣的了。”
記者了解到,與大型鋼企的無奈相比,多數鐵礦石貿易商心態則更加悲觀。
“我個人對談判的結果表示悲觀。”唐山某鐵礦石貿易商王旭(化名)更是直言,中國在鐵礦石談判桌上的成功太少了。
所謂成功的談判,是得到大多數鋼鐵企業能夠接受的心理價位,也就是中國在亞洲市場談判中對礦石的“定價權”。“三大礦山控制著資源,主動權在人家手中。”一位參與過鋼鐵產業政策制定的行業人士曾如此表示,“中國價格必然將面臨一個無奈的結局。”
某鋼鐵網內部人士表示,2010年中國對鐵礦石談判的底線是30%,但按照前期慣例來講,中國的想法從來只是單方面的。而悉數歷年歷次談判,中國的被動局面從未有改觀。唯一可算做比較成功的一次談判,還是2007年由寶鋼與巴西淡水河谷談判達成的漲價9.5%的協議價。
“估計這次價格談下來的幾率不大,再說仍是那幾家大鋼廠在談,我們沒有發言權。”王旭說,即便現在談出一個合理價格,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也“無福消受”,“談判對中小鋼廠的利益保障不夠,多數中小企業參與不進去。”(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