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始于美國,但其波及范圍和影響程度卻不僅限于美國本土。在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下,歐盟、日本、中國等美國主要經濟伙伴的實體經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次貸危機的打擊,局部危機迅速演變成一場世界范圍內的危機。在這場危機中,作為各國主要儲備貨幣的美元匯率大幅振蕩,不僅加大了各國進行貿易結算時的匯率風險,也進一步增加了各國外匯儲備貶值的風險。各國開始對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反思,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改革主張。其中,以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尤為引人關注,這一點在2009年4月召開的G20倫敦峰會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倫敦峰會上,各國就進行金融體系改革的必要性達成了共識,并就如何進行改革等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討論。倫敦峰會結束后不久,7月份,IMF就公布了SDR新分配草案,這被視為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先聲。此次G20匹茲堡峰會繼續聚焦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進一步探討未來金融體系改革的方向和重點。
對于普遍關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分配、發展中國家在金融體系的話語權等問題,與會各國承諾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提高到至少5%以上,并決定增加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在世界銀行3%的投票權。如果這個承諾能順利付諸現實,將是繼倫敦峰會之后,各國在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面取得的最大的進展。現行的IMF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特別提款權(SDR)的分配不均衡,發達國家所占份額明顯超過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這直接限制了后者在IMF的投票權以及貸款額度,也不利于后者利用SDR來平衡國際收支。因此,此次峰會提出的改革措施將有利于緩解世界各國金融力量不平衡的現象,為今后更深層次的金融改革奠定基礎。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胡錦濤主席在峰會上的發言引起了各方的關注。他督促各國鞏固倫敦峰會取得的成果,落實倫敦峰會確定的金融體系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完善國際金融機構的決策程序和機制,推進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并不斷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擴大金融監管覆蓋面。中國的態度表明了其在促進金融體系改革方面的決心,也表達了其關心的改革重點,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利益。如果這些主張得到落實,可以預見,國際金融體系將更加合理公平。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任重而道遠。雖然此次峰會有利于協調各國在金融體系改革上的分歧,有利于通過加強各國的合作來推動改革的完成,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金融體系改革是一個復雜艱巨的過程,單靠幾次峰會是不能完成的,它需要各國采取切實的行動、制定相應的政策來促使改革的順利進行。(方福前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