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中小鋼企集體“倒戈”
38家企業已與淡水河谷達成5000萬噸以上長協礦協議;鋼材市場反彈,鐵礦石消耗量增加
高昂的長協礦價格,愁云慘淡的鋼材市場———這讓我國大中型鋼企從去年年底就陷入了集體巨虧之中。因此在今年的長協礦談判中,降價至少40%以上,成為中鋼協的一條底線。但和大型鋼企態度迥然的是,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卻已經和礦業巨頭簽署了長協合同。
中小鋼企達成協議
記者從一位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已經有35家中小鋼企和巴西淡水河谷達成長協礦協議,這35家鋼企和淡水河谷達成的進貨量大約為5000萬噸。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字,去年全年,淡水河谷出口到中國的鐵礦石也不過是8500萬噸左右。5000萬噸的大訂單讓淡水河谷有充分的信心對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不著急”。
另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則給出了一個更新的數據:“35家?那是1月份的舊數據了。現在至少有38家中小企業和淡水河谷簽了長協合同。”他所在的公司也屬于這38家企業之一。“我們剛剛從淡水河谷買了一船礦石。”
前幾批得以與淡水河谷簽約的前提條件都是交納高昂“入門費”———“按照2008年的長協礦價格從淡水河谷買一船鐵礦石”,但是隨后淡水河谷放松了條件,連“入門費”也免了,只要企業有一定實力,通過考察即可納入其長協框架之中。
山西某鋼鐵公司,是首批搭上長協資質這條船的中小鋼鐵企業之一。該公司在去年11月正式和淡水河谷簽訂了長期鐵礦石供貨合同。
“我們是交了入門費的!”該公司一位董事對記者透露,為了加入“長期協議礦體系”,付出的“入門費”是3000萬元。“就是因為和小企業簽了合同,淡水河谷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4月,至少多賣了35船長協礦。”
盡管長協礦“入門費”高昂,但中小鋼企還是在努力擠入“長期協議礦體系”。
“我們都是吃過現貨礦苦頭的”,該董事表示,現貨礦漲跌風險過大,去年以來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一度狂漲到1590元/噸左右,然后掉頭向下,今年4月跌到550元/噸。“這樣大的起伏,讓很多在礦價最高點購進鐵礦石的鋼廠,連交給貿易商的30%到50%的保證金都不要了。”該董事解釋,因為“毀約”能夠省下的錢,足以再買兩三船同樣品位的進口礦。
鋼鐵行業資深專家徐向春分析,雖然這些長協合同并不直接影響到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但是給三大礦山撐腰增加底氣卻是無疑的。“這造成一種‘中國鋼鐵行業繁榮,離不開進口鐵礦石’的假象,既然如此,礦山也自有拒絕大幅降價的資本。”
國內鋼企利益分歧
5月底,日照成立了國內首個鐵礦石國際交易中心。這個由5家民營企業投資2000萬元成立的交易中心,獲得了日照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并且就是專門針對現貨礦的交易,“主要為國內中小鋼廠和貿易商提供交易服務”。
此前,中鋼協多次表示,只要中國的大小鋼企團結起來,誰也不買進口礦,則三巨頭再強硬也要向中國市場低頭。但對于中鋼協提出的“抱團一起上”,鋼協之外的鋼鐵企業,甚至鋼協以內的中小企業都不太積極。
面對中鋼協的指責———中小鋼企私自與礦業巨頭簽下長協礦,擾亂了中方與外方談判的籌碼———一位同樣與淡水河谷簽訂協議的中小型鋼企負責人表示。“團結一致對外,首先我們要利益一致!”他說,“我和那些掌握談判權的大企業,一不共享利益,二無共同‘敵人’。要我們如何響應鋼協號召?”
他對此進一步解釋稱,往年長協礦都是低于現貨礦,大鋼企從中獲利豐厚,而小鋼企卻從未從中分一杯羹。這種情況以去年為甚。“去年鐵礦石現貨價最貴漲到了1590元,比同品位的長協礦價格要高出四、五百元/噸。那時候有長協資質的大企業,并沒有拿出礦石來支持我們發展,反而將低價購進的長協礦高價賣給我們。”他甚至指名道姓點出某大型鋼企,因為長協礦進口量巨大,光靠賣礦石就從中獲利匪淺。
“這些企業都是從長協礦中得利的。現在市場變了,他們就稱價格太高他們承受不了,要求我們也配合。”他說,自己的企業就是要抓住這個時機,打入“長期協議礦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