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我國實行人均純收入1196元的新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覆蓋扶貧對象4007萬人。
新標準從何而來
把絕對貧困標準與低收入標準合二為一,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
我國在2007年前有兩個扶貧標準,第一個是1986年制定的絕對貧困標準,把1985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低于206元的農村人口定為扶貧對象,絕對貧困人口為1.25億人,占農村總人口的14.8%。后來此標準隨物價調整,到2007年時為785元,人口減少到1479萬,占農村總人口的1.6%。第二個是2000年制定的低收入標準,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865元以下,在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之間的為低收入人口,當時為6213萬人,到2007年年底,低收入標準調整為1067元,低收入人口減少到2841萬人。
2008年年底,我國宣布上調扶貧標準,把絕對貧困標準與低收入標準合二為一,取消將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區別對待的政策。今年起開始實施的人均純收入1196元的新扶貧標準,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標準的基礎上根據2008年度物價指數做出的最新調整。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在這個標準以下的扶貧對象為4007萬人。
新標準意義何在
首要任務已不僅限于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而是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
由于扶貧標準的調整,我國扶貧開發的首要對象從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調整為新標準以下的全部人口,不再區分絕對貧困與低收入的概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也不僅限于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而是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
這意味著,今后我國完整的扶貧戰略將由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扶貧開發主要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而低保則主要是針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人口。低保是維持生存,扶貧開發是促進發展。對于因災因病短期陷入貧困的農村人口,通過救濟救助保障了基本生存,再通過扶貧開發,提高發展能力。
隨著我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和農村扶貧標準的提高,我國農村的扶貧工作進入了“開發扶貧與救助扶貧”兩輪驅動的新階段。
如何看待新標準
扶貧標準今后還將逐步提高,扶貧標準高低與一個國家扶貧水平和成績沒有必然聯系
針對有人質疑我國扶貧標準仍然低于世界銀行一人一天一美元的標準,蔣曉華解釋說,世界銀行的貧困標準是為了進行國別比較而制定的,據國務院扶貧辦所知的70多個國家的貧困標準,絕大多數都和世界銀行的標準不同。扶貧標準不是單純技術問題,而是政治決策,確定貧困標準要從國情出發。
蔣曉華說,我們應該用全面、發展、辯證的眼光看待扶貧標準。過去我們的起點低、扶貧任務重,因而扶貧標準也相對較低,現在我國國力增強了,有能力惠及更多貧困人口,就提高了扶貧標準。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扶貧標準,提高扶貧標準是一個過程。今后,我國的扶貧標準還會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扶貧標準的高低與一個國家扶貧水平和成績并沒有必然聯系。我國的扶貧標準不高,但扶貧水平和扶貧成就舉世公認,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都向我們學習扶貧經驗。扶貧標準只是各項農村政策中的一個指標,要把這個標準與其他的惠農減負政策結合起來看。(采訪人:本報記者 顧仲陽 解讀人: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言人 蔣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