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4日電 隨著雷曼公司破產,發端于華爾街的次按危機演變為金融海嘯,并向全世界深度蔓延。最新一期香港《經濟導報》載文稱,這場金融海嘯對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將有積極作用。
文章說,過去幾年過于寬松的信貸和利率環境及發達的資產證券化管道,支持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在高負債、高消費中運行,也給中國發展制造了一定的發展動力。中國從出口中賺取外匯,用于購買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的國債和機構債,支持歐美國家的消費能力;美國及西方國家則透過負債消費購買中國產品,支持中國制造業發展,形成全球生產與消費基本平衡運行。
文章稱,過去幾年,美元對歐元及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國際能源、糧食與食品、以及原材料價格的持續攀升,推動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不斷擴大產能。
但隨著次貸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西方國家的需求及消費能力萎縮,新興市場也將面對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全球經濟循環需要經歷削減產能的痛苦調整,才能在新的水平上恢復均衡。
文章指出,全球性經濟衰退,將成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外部壓力。未來,中國需要更多地依靠刺激內需推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近期推出的十項強有力的擴大內需政策,不僅有助于舒緩世界經濟衰退壓力,也將給香港帶來新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