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家電行業的產銷量一改去年快速增長的態勢,增速明顯放緩,同時,在多個負面因素的影響下,下半年家電行業的形勢將更為嚴峻。
上半年增長明顯放緩
在國家整體宏觀政策、自然災害、股市低迷、房地產交易下滑以及貿易壁壘等因素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國內家電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中國經濟網的調查數據顯示,包括電視、冰箱、空調在內的幾乎所有家電品類的增速均明顯放緩。在電視方面,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總銷量為1783萬臺,與2007年同期相比,微跌0.2%。其中,傳統CRT電視銷量大幅下降20%,液晶電視增速由去年同期的135%回落至71%。
在冰箱方面,上半年,中國冰箱市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幅明顯放緩。1~5月的累計監測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冰箱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增長了10.11%、16.16%,而2007年中國冰箱市場的零售量和零售額與2006年同比的增長幅度為12.8%和21%。從上面的銷售情況可以看到,國內冰箱市場已經走出了爆發式增長的輝煌,進入平穩調整期,短期內將很難再出現快速增長的現象。
在空調方面,1-5月中國空調產量累計達4658萬臺,同比增長14.1%,而2007年1~5月中國空調累計產量同比增長19.67%,相比之下,今年中國空調產量增長明顯放緩。零售量數據也符合了這一趨勢,1~5月中國空調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10%,同比增長率比去年少了20%。此外,空調企業的庫存大幅增加。截至5月底,國內空調行業的庫存總量已達到1075.48萬臺,這些產品又以4、5級為主。隨著能效新標準的出臺,這些高耗能產品面臨著被強制淘汰的命運。
下半年形勢更為嚴峻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雖然上半年家電行業整體仍然維持了增長態勢,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下半年家電行業面臨的困難將遠遠比上半年要多,因為上半年的增速放緩只是家電行業整體形勢轉壞的“冰山一角”,在幾大負面因素未有改變的情況下,下半年出現的“滯后效應”將更為可怕。
首先,宏觀經濟基本面下滑,城鎮居民實際收入水平增速放緩,以及股市長期低迷不振,將進而影響到對于家用電器和電子消費產品的需求。從2008年上半年相關統計數據來看,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5490元,同比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這兩大關鍵性數據的增速均有明顯回落,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出現下降,下半年這必將影響到居民對于家電的消費需求。
其次,原材料價格上漲,給國內家電企業構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2008年以來,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一直在高位運行。8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7月份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0%,達到了12年來的最高值。下半年,成本上漲將令家電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目前國內家電企業的行業定價能力普遍不強,“漲價”的呼吁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難以向下游傳導成本壓力的后果,就是其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再次,房地產銷售的低迷,將對家電銷售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按照業內人士的分析,一套新房平均需要購買一臺冰箱、一臺洗衣機、兩臺電視、三臺空調,還有電飯煲、電磁爐、微波爐等其他小家電若干。房地產市場從去年開始,結束“繁華勝景”步入“蕭瑟寒冬”,至今頹勢依舊,今年下半年看不到有好轉的跡象。
最后,近年來,歐盟、美國在環保材料和能耗技術上,接連設置了技術壁壘,嚴重影響了國內家電企業的出口增長。近日,歐盟“能耗產品生態設計要求指令”出臺了第一批實施細則,要求生產企業對產品的設計、開發、使用、回收等各個階段都考慮能耗問題。按照我國目前產品的能耗水平,我國企業的產品出口到歐盟的成本要上漲20%左右。業內人士表示,對我國出口額較大的冰箱、空調等產品而言,這一實施細則的“殺傷力”堪稱巨大。
家電企業齊稱壓力大
在以上幾點負面因素以外,國內的空調企業、彩電企業還面臨著一些額外的壓力。空調方面,格力、美的、海爾的相關負責人均對記者表示,今年的“涼夏”,令大、小空調廠家的銷量下滑,庫存增加,損失可謂慘重,而即將到來的9~12月,是空調銷售的淡季,他們表示已不抱扭轉的希望。彩電方面,康佳、海信、創維的相關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認為,今年以來,掌握了上游面板資源的夏普、索尼、三星等外資平板電視,大力度執行“低價傾銷”政策,打壓國產平板的利潤空間和生存空間,令他們的運營壓力日益增加。對于下半年的形勢,業內人士無一例外地表達了憂慮。(曾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