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仍將是中國今后發展的重要任務。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昨日表示,價格調整改革方向應該由補貼生產者,轉為補貼消費者。
“最近3個月我國CPI持續下降,使得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環境相應寬松。”王一鳴說, CPI增長連續3個月回落,說明中央的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下半年CPI還有下降空間,主要取決于國際能源價格漲幅和成本。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是今后中國發展和改革中一個重要的任務。
王一鳴表示,隨著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扭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為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便宜,沒有理順,也不利于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所以,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是很迫切的任務。由于當前中國CPI指數還比較高,資源性產品價格調整要考慮相關因素,掌握好改革方案的出臺時機、調價時機。“此前,成品油和電價已經調了一次,應該說社會反響總體上還是積極肯定的。”
“下一步的改革需要一個戰略性的安排,它的基本方向應該是形成反映市場供需、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他認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方向,應該從更多的主要補貼生產者,逐步轉向補貼消費者。
有關專家也表示,目前國內資源品價格仍然低于國際市場價格,電油價格調整并未到位。國內成品油價格對應的原油價格僅相當于80美元的水平,較目前的國際市場價格仍然低30美元,而電力企業由于煤價上漲,仍然需要電價上調5分錢才能夠保證盈虧平衡。所以,資源價格改革是大勢所趨。在短期內,有關部門可能利用CPI回落,再度上調油電價格,以減少市場價格的扭曲,增加市場供給。 (李雪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