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lián)公司的“貓膩”
貿易信貸被專家列為熱錢流入的另一重要貿易方式。
一銀行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銀行結匯、收匯與售匯差額大于進出口差額,即貨幣項下的差與貨物項下的差存在數據上的偏離,預收和延遲付款是造成偏離的主要原因,這即意味著與貨物對應的錢進來得多。
“關聯(lián)公司這種情況較多,這在各家銀行基本都一樣。”該銀行人士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差額轉全額的增多了。這對差額結算的來料加工企業(yè)來說,錢可以多進來。出去的錢就延期,這也是一種方式。”
凌方才也告訴記者,自己就曾遇到過個別客戶要求預付貨款的情況。他說,這種情況近來在業(yè)內比較普遍。
他說,如果對方要常年在中國進口產品的話,當然不如先把錢打進來。早點把錢打進來,趴在中國,一是利率比較高,二是人民幣在不斷升值。因此,他認為熱錢并不都是投機的,通過貿易方式進來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是為避險。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925.89億美元(不含港澳臺),其中,短期外債余額為2367.2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66.41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60.30%,再次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業(yè)內專家認為,短期外債占比的持續(xù)上升,與短期投機資本涌入境內有密切關聯(lián)。而外債余額中,貿易信貸余額為1439億美元,對短期外債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5%,這意味著短期投機資本通過貿易信貸的途徑進入境內的風險正在上升。
不過,凌方才認為,熱錢通過貿易方式進入的前提必定是內地廠家和外面的公司有利益勾結,有的外方與廠商本身是一家,很方便通過正常的貿易渠道把資金打進來。
“比如一企業(yè)母公司在香港,內地工廠是子公司,且這個工廠有出口權,那資金就很容易通過貿易途徑進來。而在珠三角一帶,香港、臺灣的這類企業(yè)很多。這還不僅局限于關聯(lián)公司,如果外方長期包了這間廠,即使兩者之間不是關聯(lián)公司,也很容易達成合作的協(xié)議。這樣一來,錢進來就有了貿易背景,就算政府知道了也監(jiān)管不了。”凌方才告訴記者。
何培華的說法與之雷同。他說,存在這些問題的大多是關聯(lián)公司,比如合資企業(yè),也有民營企業(yè)或少量國企。而就他所接觸的而言,存在這些問題的中小企業(yè)居多。
“雖然大多是中小企業(yè),但不能小看,這個幾十萬,那個幾百萬,珠三角中小企業(yè)很多,只要有1/10的企業(yè)這么做,都會有很大量的錢進來。就像股市里的散戶,雖然個人資金不多,但散戶數量龐大,累積的資金不是小數目。”
監(jiān)管不力為虛假貿易開綠燈?
如果說,低價進高價出或者貿易信貸都還只是對正常貿易渠道的“合理利用”,那么,何培華告訴記者的,則又是另一番景象。
何培華說:“有些公司會先開信用證,作為預付款承兌,但承兌之后根本沒有貨物出口。或者與船務公司、報關公司勾結,信用證開過來之后,再拿一個假船單,就可以在海關報關,說貨已經出口了,便可到銀行承兌,但實際上,有的根本就沒有貨物裝船,有的裝上垃圾,到大海里就扔掉。這既可騙取出口退稅,也為熱錢流入提供了一個渠道。”
何培華說,他接觸到的這類情況不少。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貿易外匯收支形勢與對外貿易的實際發(fā)展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企業(yè)在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采取預收貨款等形式進行變相融資和投機活動。
記者在某市海關暗訪時,一報關員告訴記者,自從很多產品取消出口退稅之后,海關對于出口的核查就已經變得松了,出口100單也僅有幾單因為各種原因被海關要求進一步核查,因高報出口價格被卡的更少。
記者在該海關所見證實了該報關員所言,在其二樓磋商(如果報關存在問題就需與海關進行磋商,進一步提交解釋材料等)的基本都是進口報關。
“我們是嚴進寬出,出口一般都不驗貨、不檢查,只查商標,看有沒有備案,一般不會打開看;進口也是抽查,除非有報料。”何培華告訴記者。
黎友煥說,從體制上來看,監(jiān)管熱錢不是海關的職能,讓海關主動來監(jiān)管熱錢工作可能性不大,外匯局和人民銀行要求海關承擔監(jiān)管工作也不現實。如果要讓海關把監(jiān)管熱錢流動問題提升到日常工作,就需要相關部門牽頭協(xié)調。《出口收結匯聯(lián)網核查辦法》正式實施后,這種局面相信會有明顯扭轉。
根據該“辦法”,相關監(jiān)管部門將核對企業(yè)出口收結匯情況與其海關貨物出口情況,以保證出口及其收結匯的真實性和一致性。與此同時,外匯管理局同時發(fā)布的《關于完善企業(yè)貨物貿易項下外債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對企業(yè)出口預收貨款和進口延期付款實行登記管理,加強預收貨款與未來實際出口的跟蹤監(jiān)管。這些措施的出臺與實施,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熱錢借用貿易渠道流入中國,以及將來可能存在的資金集中大規(guī)模流出的風險。
但黎友煥認為,通過監(jiān)控貨物貿易來杜絕熱錢不現實,因為熱錢流動的渠道也將根據政策的變化而變化,即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他也認為,三部委聯(lián)合出臺新政,不僅形成了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熱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國政府已經把熱錢問題擺上議事日程,并傳出綜合治理熱錢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
(記者 周鵬峰 本報記者霍宇力、何靜 實習生毛政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