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出的《地震災區過渡安置房建設技術導則》(以下簡稱《導則》)日前出臺,昨日,參與建設部災后重建研討會專家蘇幼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不管是原地重建還是異地重建,一定要建在安全地方。
重建要選擇安全的地方
蘇幼坡昨日說,重建應該選擇安全的地方,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被專家們所認同。《導則》在規劃選址部分的首句就是,“應避開地震斷裂帶、滑坡、崩塌、泥石流、河洪、山洪等自然災害及次生災害影響的地段;并應避開水源保護區、水庫泄洪區、瀕險水庫下游地段”。對于安置房《導則》規定,每套建筑面積控制在15~22平方米。
雖然受災地區屬于地震多發帶,但在這樣不穩定的地方也是有一些安全區域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滑坡協會成員殷躍平曾稱,這些區域被形象地稱為“安全島”,是由地質學家李四光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就是指地質構造相對穩定的區域。~
蘇幼坡說,怎樣找到這些安全地方?如何在不夠安全的地方進行建設?解決這些問題目前在技術方面是能夠辦到的,只是人工成本較高。
重建大前提是要明確建設標準
據《中國建設報》報道,對于災后重建,重慶大學建筑學院規劃系副主任、副教授楊培峰提出,無論是臨時居民點的建設,還是以后城市或者村莊的建設,一定要堅持一點:自然災害要素一票否決,在有地質隱患、地質次生災害影響的地區,千萬不能建。
目前,四川的基礎條件和經濟條件,都是30年前唐山所不能比的,蘇幼坡認為,災區完全可以達到規劃目標,但重建必須在各種標準已確定的前提下進行。比如,對于四川省,國家規定的抗震建設標準是按7度烈度來設防的,但這次地震的烈度達到10~11度。現在需要論證那些標準已經不適合了,是否需要重新調整等。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抗震烈度標準的確定、采用什么樣的結構設計,還有大家很關心的學校重建,這些是很難定的。要從國家層面出發考慮,除了災區以外的很多地區都需要重新考慮。”蘇幼坡說。(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劉瑞婷 )
相關新聞:
災區永久性住房將充分考慮抗震
帳篷—過渡性住房—永久性住房,這是解決汶川地震受災群眾住宿問題的3個階段。記者從四川省建設廳了解到,在積極做好受災群眾臨時性、過渡性安置的同時,災區永久性住房建設前期工作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四川省建設廳工會主席彭虎說,永久性住房建設是災區恢復重建中最重要的一環,其前期籌備工作正緊張進行。目前,包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派出的80多名專家在內的300余名專家,正在重災區一線進行調查研究,開展恢復重建的選址、定點及規劃設計工作。
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5月31日前要完成災區城鎮和鄉村重建規劃大綱,6月30日前要完成城鎮重建的總體規劃。隨后,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將進行實地勘查設計,最后進入施工階段,再加上竣工驗收,整個重建工作估計要1年至2年時間。
彭虎說,包括永久性住房建設在內的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必須充分吸取這次地震災害的教訓,抗震、防洪、防地質災害等因素都要充分考慮,有的縣城和鄉鎮可能要考慮異地重建。新華社
私房被震壞可補房或補錢
“對因地震毀壞的私房,將采取住房實物救助或貨幣救助兩種方式。”上周末,成都市緊急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都江堰市城鎮居民住房災毀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見》。
《安置意見》規定:
一、自愿申請住房實物救助的,由政府向每戶受災家庭提供建筑面積為70平方米的救助安置住房。如提供上述面積安置房后,住戶人均住房面積不足16平方米的,可按人均16平方米救助,也可按照每平方米2000元貨幣救助加以補足。
二、如果放棄住房實物救助,災區群眾也可以向政府申請貨幣救助,按照政府向受災家庭提供70平方米救助安置房、每平方米2000元計算,給予每戶14萬元貨幣救助。
三、自愿申請并接受住房實物救助或貨幣救助的,原房屋、土地權屬自行終結。據《第一財經日報》(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