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與發展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放合作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抓住機遇,發揮優勢,著力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空間布局,加強聯合協作,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努力把北部灣經濟區建成我國沿海發展的新一極,在帶動廣西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實現東中西互動、加強中國-東盟合作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發展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科學發展。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工業化、城鎮化為主導,大力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開放合作,促進互利共贏。始終把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和積極融入國內外區域合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在推進合作共贏中謀求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促進優勢互補。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加強統籌協調,發揮比較優勢,形成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和產業體系。
——堅持科學布局,促進有序開發。強化主體功能,優化空間結構,把握開發節奏,保持開發強度,形成合理有序的開發格局。
——堅持集約開發,促進要素集聚。引導人口集中分布,調控產業集群發展,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實現人口城鎮化、產業基地化、經濟規模化。
——堅持生態保護,促進環境友好。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節能環保水平,切實保護海域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功能定位
北部灣經濟區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灣、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充分發揮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橋梁和合作平臺作用,以開放合作促開發建設,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圍繞實現上述功能定位,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戰略重點是:
——優化國土開發,形成開放合作的空間優勢。優化空間布局,密切區域合作,強化城市間功能分工,保護生態環境,打造整體協調、生態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空間結構。
——完善產業布局,形成開放合作的產業優勢。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投資環境,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高起點、高水平的沿海工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承接產業轉移,形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結構。
——提升國際大通道能力,構建開放合作的支撐體系。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港口群,打造泛北部灣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構筑出海出邊出省的高等級公路網、大能力鐵路網和大密度航空網,形成高效便捷安全暢通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深化國際國內合作,拓展開放合作的新空間。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打造開放合作的新平臺,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大力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繼續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動南寧—新加坡通道經濟帶建設,形成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深化國內區域合作,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聯系互動,發揮溝通東中西的作用。
——加強社會建設,營造開放合作的和諧環境。大力發展教育衛生、勞動就業、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著力推進改革,創新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行政區和經濟區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加大企業改革力度,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深化土地管理、投融資、勞動就業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到2010年,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較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占廣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合理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現代產業基地、區域新能源發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協調互動發展,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開放合作不斷深入。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基本建成,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外貿外經外資規模明顯擴大,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服務帶動能力顯著增強,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海陸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成為南中國海海洋生態安全重要屏障區;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資源環境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全面覆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享有,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優美,社會安定和諧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