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抓好生豬生產,財政部日前下發通知,建立并實施能繁母豬保險與補貼制度。年內中央財政將安排資金11.5億元,在中西部地區正式啟動“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工作。中國保監會迅速響應,要求各地保監局、相關財產保險公司迅速啟動母豬保險工作,8月15日起,在補貼到位的地方正式簽單。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財政首次劃撥巨額資金支持生豬養殖保險。生豬供應關系千家萬戶的生活質量,牽動國家經濟的敏感神經,這11.5億元的財政資金能不能用在“刀刃”上,人們十分關注。
60元保費有數據基礎,今后有望下調
保監會明確規定,每頭母豬保額為1000元,保費60元。其中,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負擔48元,保戶自負12元。有人提出疑問:60元的保費是不是太貴了?會不會因為有政策補貼,保險公司“獅子大張口、漫天要價”?
“這一保費標準是經過科學測算的。”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董波表示,以往我國生豬保險的經營面不夠大,但人保、中華聯合等公司仍有一定的數據積累,60元的保費是測算出來的。“此次‘母豬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洪水、臺風、暴雨、雷擊等自然災害,藍耳病、豬瘟、豬鏈球菌、口蹄 疫等重大病害及泥石流、山體滑坡、火災、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應該說,保險責任還是比較全面的。最近幾年生豬重大病害的頻度加快、程度加重,保險公司承保風險隨之不斷加大,60元的保費定價比較合理。”
董波表示,保險秉承大數法則,參保者越多,費率測算越精準,保險公司經營成本越低。今后,隨著承保面的擴大,“母豬保險”的保費還會下調。
如何確保財政資金“落地有聲”,切實補在養豬戶頭上?據董波介紹,一是嚴格補貼下發的程序。首先由地方的保險公司上報本年度的承保母豬的數量,再由財政按豬補貼。下發補貼時,先由地方財政部門將保費補貼撥付到位,中央財政再撥付資金,并通過國庫動態監控系統,對保費補貼支付情況進行動態監控,以防止地方借“保險”之名套取中央財政資金。
另一方面,為防止經營母豬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從中謀取不當利益,保監會要求這部分政策性業務要單獨建賬。
年出欄100萬頭率先試點,農戶散養豬也可參保
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確定人保財險、中華聯合以及安信、安華和陽光等三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承擔現階段母豬保險試點工作。第一階段以農業部門確定的年出欄生豬100萬頭以上的養豬大縣(區)為重點,第二階段將試點擴大到年出欄生豬60萬頭以上的養豬大縣(區),并盡快擴大覆蓋面。8月15日前,財政補貼到位的縣區,必須有能力簽單。
那么,在有試點保險公司分支機構、財政補貼到位的地方,那些自家散養的母豬,能不能參加保險并享受補貼呢?
董波介紹說,根據財政部《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能繁母豬存欄量30頭以上的農戶,可到保險公司投保,享有財政補貼,按12元/頭交納保費。達不到這一規模的,可以通過專業合作組織,或者以村、鄉為單位,以統保方式參加保險。“就是說,散養戶也可以聯合起來參保,這么規定,在方便保險公司核保核賠的同時,也確保讓財政的陽光普照所有養豬戶。”
參保母豬必須免疫,豬耳“釘標”防止道德風險
近年來疫病災害較多,為防止大規模疫病災害對母豬保險經營造成“沉重打擊”。保監會要求,參保母豬必須免疫——不免疫不承保。“保險機構會發揮在數據、信息和機構網點上的優勢,與地方農業部門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免疫工作。”董波說。
普通人看來,豬大嘴長耳一個樣,怎樣分辨哪頭參保?前些年,有保險公司把參保的豬、牛割了尾巴。沒多久,發現整村整村的,圈里都是禿尾巴豬、田里凈是禿尾巴牛。對此,如何防范呢?
董波介紹說,一是要求養豬戶必須按場、村、鄉等單位投保,防止A豬投保,B豬病死后申賠等情形發生;二是保險公司在承保時,必須對參保母豬進行嚴格把關,核準投保數量和體貌特征。凡投保的母豬,耳朵上都要“釘標”——類似城里超市所售衣物上的釘子狀塑料標,有條形編碼,沒有特殊的工具,取不下來,更不能換只豬再釘上。(記者 曲哲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