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近期持續發著70美元/桶以上的高燒,國內煉油巨頭吐露已暗吞1個多月的煉油虧損。昨天,記者采訪發現,精明的批發商、加油站甚至貨運公司等大戶們已暗自囤油,期待國家發改委上調國內價格后,即便不能大賺一筆,也能減少開支。
大戶暗自囤積成品油
“一般情況下,大戶要趕在國家上調成品油零售價前囤油。”昨天,北京最大的成品油批發商之一———中潤通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裴英山告訴記者,他正安排人買進2萬立方米成品油。照該公司平常的銷量,這足夠銷售1到2個月。
之所以要囤油,裴英山用目前熱門的股市來解釋:看好了一支股,必然要漲了,為何不買進?之所以認為國家發改委會上調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他有兩個證據: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國內油價號稱與國際接軌所以必然要漲;國內油荒時節又到,按慣例油價要漲。
昨天,裴英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按市價5700元左右囤油一噸,若國家上調油價,哪怕一升只漲2毛錢,囤一噸就是將近300元的價差進賬,如果買進2萬立方米,很可能有480萬元的價差凈進賬。
但“提前吃貨要考慮到投資風險”,這位精明的商人告訴記者,他的庫容量有5萬立方米。他解釋,能囤多大量,要靠實時判斷、經濟實力等。
裴英山不過是眾多在近日囤油的精明商人中的一個。除了批發商,加油站老板們也開始大批量進油,昨天,3家民營加油站老板就達成協議,共同出資1000萬元買進93號汽油。中石化一區域公司高層告訴記者,近日要求買油的大客戶還有長途貨運公司、礦產老板等。
兩巨頭煉油再現虧損
昨天,中石油、中石化方面紛紛表示,6月開始,他們的煉油部分出現虧損。
“原油已漲到70多美元/桶以上,國內成品油還在原先55美元/桶的水平,”昨天,中石化內部人士介紹,“現在每多煉1桶進口原油,中石化的虧損額就多增加一點。”據悉,作為我國最大的煉油巨頭,中石化煉油的油源七成進口,兩成自產,一成買自中石油。
中石化財務副總監王利生曾告訴記者,在國際油價每桶60美元左右的時候,中石化基本不虧本;而中石油方面表示65美元/桶時還可以收支平衡。對目前的虧損狀況,兩巨頭均表示,短期可忍受,長期有壓力,相信國家會綜合各方面因素決定是否漲價。
對此,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介紹,目前,我國的成品油調整機制,主要是綜合國家政策與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頭推動作用這兩方面的因素。
國際油價持續發高燒
“一般說來,國際油價只要過了70美元/桶,我國就會考慮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以實現與國際接軌、減輕煉油廠壓力。”昨天,能源專家李發昌介紹,現在已進入油價敏感期。
據悉,2006年8月以來,國際油價如坐過山車,從78美元/桶的歷史高位短短6個月不到大跌20多美元/桶,至2007年1月最低的55美元/桶以下,2007年我國成品油零售價第一次調價正是當時做出。
然而,隨后這一價格一路攀升,進入今年7月則持續在70美元/桶以上。尤其是在上周五,國際兩大原油期貨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期油價一桶漲1美元,收于72.81美元/桶;倫敦洲際交易所原油期貨一桶漲0.87美元,收于75.62美元/桶。
昨天,上述價格不過略有下降。對未來走勢,國內專家們分成涇渭分明的兩派。以商務部政策研究室的一份分析調研報告預測為代表,他們認為:7月到8月國際油價將繼續看漲,下半年會繼續高位運行。
另外一些專家,包括董秀成、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等則認為,70美元/桶的價格不會挺太久,目前國際油價處于高位,只是暫時現象,只是各種國際局勢的推動,包括尼日利亞動亂、伊朗局勢、英國恐怖事件等,以及人們對經濟形勢看好的預期刺激了石油消費的需求想象。
無論如何,值得關注的是,上一次我國上調成品油零售價———即2006年5月時,國際油價正處在70美元/桶的平臺,當時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每升上調了約4毛錢。(記者 張艷 實習生 占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