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
對于相當一部分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也許較難切身感受到父輩人年輕時對自行車、縫紉機、手表這舊“三大件”的渴望;
對于相當一部分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也許較難理解20年前城鎮居民對彩電、冰箱、錄音機這新“三大件”迸發出的熱情;
或許,九十年代和新世紀出生的人群長大以后,也不再會像現在好多人這樣只為一套住房、一輛汽車而努力打拼,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
回首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總是有種力量在改善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推動著經濟的進步。而毫無疑問,這種力量還將持續高漲。
這種力量就是消費升級。
消費全面升級
當新的一輪牛市正高歌猛進之時,很多機構投資報告不約而同地提出,當前的投資主題應該關注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包括消費總量升級、結構升級、消費形態升級等方面。
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27860億元,同比增長15.1%,與1985年相比,目前消費總量已經增長15倍以上。
與此同時,近些年來,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從溫飽到小康再到享受的消費階段變化,給相關子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高端白酒、乳品、葡萄酒、平板彩電等子行業龍頭,以及作為消費渠道的專業連鎖和現代百貨業,都獲得了高速增長。
在消費形態方面,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消費者在選擇商品過程中對品牌越來越看重。上海、北京、浙江等相對發達地區人均收入接近3000元的現狀,使中產階層迅速崛起,奢侈品消費需求開始涌現。
更有力的例證是,如今女性消費品增長速度遠快于GDP,連資本市場上女性消費品公司甚至都開始備受關注,索夫特、瑞貝卡等代表公司股價走勢強于大盤。
消費升級正全面改變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新一輪升級剛剛開始
事實上,消費升級并不是一個新鮮名詞。
2003年,當中國人均GDP一舉超過1000美元,國內外專家紛紛判斷,中國將迎來新的消費高峰,消費結構將不斷改變。
“根據國外的測算,當一個國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之內的時候,只能解決溫飽問題,也就是‘吃’和‘穿’的問題,但是在1000到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就具備了一定積蓄,就有能力解決‘住’與‘行’和其他的更高層次的需求。”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
“住”與“行”對應的商品自然是住宅與汽車,即使不用數據論證,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市民都可以感受到這兩個市場的火爆情形。
三年過去了,現在消費升級處于怎樣的階段?“如果說2004年是消費升級的啟動階段,那么現在就是消費升級的快速推進階段。”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說。
作出如上判斷的理由包括兩點,第一,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472.2元,隨后三年,則分別達到9421.6元、10493元和11759元,收入增長的趨勢不變,消費的動能注定更加強勁;第二,旅游、教育、醫療等高端的主升級型消費增長速度高于全社會平均的行業發展速度,在恩格爾系數中占比迅速提升。
利好宏觀經濟
“事實上,消費升級進程對擴大內需進而促進整個國家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李慧勇說。
來自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顯示,近幾年來,我國消費率長期徘徊在60%上下,最低的年份僅為53.6%,大大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當投資與外貿增速連連再創新高時,如何擴大國內需求已經成為宏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課題。
“在驅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是最終的需求,促進消費升級可以提高投資和居民生活相關度提高,通過國內市場解決一部分國內的產能,不必再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從而減少貿易順差,緩解國際收入平衡。”李慧勇指出。
祝寶良也進一步分析指出,盡管消費升級所涉及到的商品可能只占全部社會零售商品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哪些產業會進一步升級,其發展肯定就會更快一點,宏觀經濟自然也會受益。例如,汽車和住宅的發展會帶動鋼材、石化、建材等行業的發展,進而加速中國重工業化的演化進程。
“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帶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消費結構升級與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的良性互動,將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結構性推動力。”祝寶良說。
升級還會持續30年?
從歷史情況看,我國曾在1988年前后和1994年前后出現過兩次消費高峰,那么本次消費升級將持續到何時也許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話題。2006年底,國都證券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目是《消費升級:一個仍可講述三十年的投資故事》。
“本輪消費升級到底是否能持續幾十年,暫時還不好判斷,但是在五六年之內,甚至持續到目前的人口紅利消退之前,還是為多數人認可的。”李慧勇介紹說。
所謂人口紅利,學術界有不同解釋,但可以通俗的認為是,全社會的勞動人口總數大于消費人口總數,也就是說創造財富的人口多于消耗財富的人口,整個社會有充足的消費能力和動力。招商證券此前發表報告認為,中國人口紅利可持續至2013年。
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還有,19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特別是19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力量,其消費能力、消費意愿以及對新產品的好奇心較前輩更為強烈。
上述國都證券的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人口總體年齡結構已由成長型階段步入成熟階段,作為消費主體的25-49歲人口比重由90年代初的32%上升到2004年末的41.4%,以青壯年為主體的年齡結構決定我國進入消費快速增長期。
而在經濟學者眼中,能夠繼續推動本論消費升級還有諸多力量。“消費升級不是全國10億人口齊步走瞬間實現的,由于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某些消費品升級之后,欠發達地區隨后也要升級,所以這個過程肯定是長期的。”祝寶良對記者說。
祝寶良同時說,今后數年繼續推動我國消費升級的因素還包括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延續以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方面。
■展望 未來消費熱點掃描
住房:城鎮居民住房消費成為熱點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家庭和新增人口對住房需求潛力巨大,還有許多住房面積很小和無房戶特別是城市化以每年1.5%的速度發展,大量農轉非人口對住房需求空間擴大。住房消費不僅直接促進民用建筑業迅速發展,還可以帶動建材、冶金、機械、化工以及室內裝飾業和家用電器等產業的發展,并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
汽車:統計顯示,今年1-4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00萬輛和293萬輛,同比均增長21%。分析人士認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增長加速,以及股市的財富效應,對汽車消費的中期前景具有強大的支撐作用,預計今年全年汽車行業銷量將增長15%、轎車銷量將增長25%。
信息通訊:整體發展趨勢是城市消費以更新換代為主,農村消費群體逐漸擴大。信息技術商品化已為電子產品注入新的商機,信息家電、通訊設備、計算機、數字彩電等將繼續走俏;以電子商務為核心開展的網上商場、網上購物、網上服務、網上教育、網上國際貿易等都已經成為熱點。以手機為載體的相關信息、通信服務消費將成為新一輪增長點。
保險:目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占GDP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為8%,中國僅為2.7%;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在中國為人均47美元,而世界的平均水平為512美元,相差極為懸殊。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日前認為,中國保險消費者未來的金融風險管理需求將會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不僅需要基本的財務風險保障,同時還將追求個性化的風險管理產品和服務。
旅游: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文化娛樂設施的增加和休閑時間的延長,人們的業余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旅游成為一項重要活動內容,同時旅游消費環境、交通環境的改善也會帶來未來旅游消費的快速增長。未來隨著政府關于職工帶薪休假政策的出臺,旅游消費會呈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醫藥:目前我國醫藥消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未來發展的潛力十分巨大。今年以來隨著醫改的加速、社區醫療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發展,農村市場醫藥消費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漸顯現;同時我國城鎮化和老齡化過程也正帶來藥品消費量的增加。近年來我國經濟穩定快速的增長使得國民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對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使得這方面的消費有了不斷提高的需求,消費量在不斷加大成為現實。
■觀察 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為推進
努力擴大內需、著力促進消費較快增長,已經成為我國解決流動性過剩、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路徑,而促進消費的動力源于居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專家指出,我國正在進行的消費升級有賴于國內產業特別是高層次服務產業的升級,反過來,消費升級又能推動相關產業的加快發展。
產業升級帶動消費升級
一直以來,我國在吃、穿、用等低層次消費資料供給方面相對充足,但住、行、玩、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高層次服務業卻嚴重供不應求,極大地抑制了消費升級與投資需求的擴張。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戰略室副主任王元京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電信行業的升級帶來了消費方式的變化,迸發出了很強的消費熱情,從廣度、深度上改變了服務業的消費狀況,帶動了保險、旅游、信息、娛樂以及債券、股票等投資類消費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分析室主任王小廣對記者表示,服務業目前總體消費規模還很小,有很大提升空間,并且也許要進行服務業的行業升級帶動消費增長,這就需要金融、電信這些服務業加大開放力度,增加競爭,提供質量好、價格適中的服務。
須兼顧高中低需求
“當然服務業等重要產業的升級也不能必然帶來消費的升級和增長。”王元京指出,消費升級不能僅僅依賴產業的升級以及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崛起,政府的作用需要強調,應加大對更能滿足中低收入階層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的投資,提高全社會邊際消費傾向。
王元京還提到了農村的教育消費升級,他認為,政府強調的辦學集中、規模效應,雖然實現了教育消費升級,對農村居民來說也可能意味著教育成本的加大,因此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不能盲目,啟動消費需求,必須高、中、低兼顧,形成合理的“梯級消費結構”。
目前,影響一些領域(如住宅業、飯店旅游業等)消費增長的一個制約因素是產品結構上的不合理,即適合中低收入階層消費偏好與消費能力的產品供給不足,而高端產品供給相對過剩。
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
隨著2003年以來我國消費升級的日益顯著,我國住房、汽車消費的飛速增長,帶動了與住行相關的那些資本技術密集型的重化工業的快速成長,這是以往衣食用消費所帶動的輕紡工業投資規模所無法比擬的。
王元京表示,消費升級要求裝備制造業、機械工業、鋼鐵業等重化工業加快產業升級滿足可持續的消費升級,去年下半年以來這些行業也確實獲得了不錯的發展。股票市場的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升,相關板塊市值一路猛漲也可以印證這一點。
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784億元,增長31%,王元京指出,如果這些利潤都用到產業升級中,解決目前鋼鐵等行業高耗能、高污染的問題,才能符合消費升級的可持續性。
王元京認為,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科技含量高、環保含量高的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提高,而要占領這部分市場,必須轉變以往粗放型的投資增長模式,多在技術研發、品牌創新方面“練內功”,才能在未來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變動的大潮中,變被動為主動。
■反思 “推進消費升級須建立消費政策體系”
——訪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助理荊林波
記得互聯網上曾廣泛流傳這樣一則小故事:美國老太太住了一輩子房,死前還清房貸;中國老太太攢了一輩子錢,死前買下一棟房。
作者認為,這個故事原意本在說明中美觀念的差異,但實際真正的差異在于:美國老太太18歲就能獲得房貸,但中國老太太在18歲時,誰對她執行過房貸政策呢?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升級需要政策升級提供保障。當前,國內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正在加速前行,為了使這個進程持續更長時間,我國該構建怎樣的政策保障?就此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助理、博士生導師荊林波研究員。
上海證券報:您認為保證今后一段時間推進消費升級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是什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荊林波: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國的消費處于溫飽向小康升級換代、再向富足富裕階段過渡。這個階段中,消費升級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從區域發展對比來看,東部、中部與西部地區,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消費水平存在著由高到低的“階梯狀”格局。
第二,城市存在著某些奢侈品需求激增的現象,耐用消費品普遍開始更新換代,汽車與住房成為城市消費的重點領域;大多數農村在跟進城市消費。
第三,整個社會處于多元化的消費階段,各個階層的消費需求不同,差異化傾向明顯,個性化需求強烈,這不僅僅給生產企業和經銷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而且,給宏觀決策部門與研究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如何引導消費,就需要針對這個階段的特點,構建中國的消費政策體系。當然,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的產業政策、就業政策、收入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
上海證券報:我們知道,切實增加居民收入,是保障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現實基礎。事實上,這些年中國居民收入水平整體提高很快,從研究角度看,在這方面還需要哪些政策?
荊林波:我認為首要的是切實增加廣大農民收入,建立增加農民收入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民的貨幣購買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研究表明,我國農民的恩格爾系數已從2000年的49.1%降至2004年的47.2%。農民對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需求逐步增大,對中高檔耐用消費品的需求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當然這些工作,政府一直在努力,但還必須建立一種保證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需要強調的是,應該注意通過轉移支付體系,減輕農民消費負擔,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
需要提醒的是,在這個進程中,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高居民的消費信心。把握好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出臺的時機、力度及輿論導向,盡力穩定居民收入與消費不斷增長的心理預期。
上海證券報:過去的幾年來,消費信貸政策在房地產和汽車市場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請問為了繼續推動我國的消費升級,在消費信貸政策方面還要做哪些工作?
荊林波:消費信貸政策方面,加快推進消費信貸,促使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適當增加消費信貸的貸款消費對象。消費信貸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信貸手段激勵消費、促進消費品和勞務供給增長的重要的營銷手段。
目前政策明確鼓勵的貸款消費對象僅有住房和汽車,可以適度增加貸款消費的范圍。在刺激居民住房消費方面,應切實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降低商品房價格。目前遠遠超出居民收入承受能力的過高的房價已經成為阻礙住房消費擴大的最主要因素,控制不合理的房價是擴大城鎮居民住房消費的關鍵。
上海證券報:其他方面的消費政策還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荊林波:前面提到,推進消費升級實際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其中還包括,鼓勵更多的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保障其生活安定,維護消費者現期正常的消費支出心態。加強對教育收費的管理,消除居民對教育收費及其合理增長的不確定感,抑制這方面的儲蓄增長因素,增加現期消費傾向。
從目前來看,消費者十分關注消費環境的建設與改善,尤其是國內在食品安全的立法滯后,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國計民生。從蘇丹紅到還原奶,從禽流感到保鮮膜,一切都與“病從口入”相關,一切都與“民生”相息。因此要加快執法力度,構建放心消費環境。
順便提一句,也有必要對黃金周休息時間進行調整,營造長周末概念。“五一”和“十一”各休息三天,其他的休息日,考慮過渡到每個月末的星期五休息,形成一個三天的“長周末”。這樣不僅有利于保護我國的旅游資源,而且有利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在美國,就有類似的做法,其效果不可低估。 (何鵬 薛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