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發改委的消息,2006年,在國內外鋼鐵市場旺盛需求的拉動下,我國鋼鐵工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的態勢,全國粗鋼產量邁上了超過4億噸的新臺階。鋼鐵企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定產的方針,自覺把握和調整生產節奏,使國內鋼材市場的供需狀況基本平衡,全行業整體上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
一、2006年鋼鐵行業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1、鋼鐵產量增幅有所回落,產需銜接基本平衡
2006年全年累計生產粗鋼41878.20萬噸,同比增加6533.25萬噸,增長18.48%;生產生鐵40416.70萬噸,同比增加6675.57萬噸,增長19.78%。從全年生產運行總體情況看,鋼鐵產量是平穩增長的態勢,但增幅有所回落,粗鋼和生鐵產量的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7.28和8.70個百分點。上半年粗鋼產量是逐月增長,7月份產量有所回調,而后又逐月回升,11月份粗鋼日產量達到最高為126.52萬噸,12月份粗鋼日產量又有所下降,為122.84萬噸。全年增鋼量是歷年來第二高的年份,主要增鋼量集中在重點統計單位,占增鋼總量的67.48%。從地區分布看,華北和華東仍是鋼鐵生產的主導地區,合計產鋼27198萬噸,占全國的64.95%。產量前六名的省市依次為河北、江蘇、遼寧、山東、山西和上海。2006年我國粗鋼和生鐵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34.34%和46.6%。全年國內市場粗鋼實際消費量40192萬噸,占全球消費總量的32.7%,我國鋼鐵生產和消費已成為全球中心,對世界鋼鐵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受國內外鋼材市場強勁需求的拉動和凈出口增加明顯的作用,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9.5%,比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高1.63個百分點,國內鋼材市場的產需銜接基本平衡。
2、鋼材品種結構繼續改善,有效供給提高
2006年累計生產鋼材46685.43萬噸,同比增加9172.15萬噸,增長24.45%,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5.14個百分點。其中,長材累計產量為22462.42萬噸,同比增加3679.54萬噸,增長19.59%,板帶材累計產量為19504.49萬噸,同比增加4681.75萬噸,增長31.58%,比長材增幅高出11.99個百分點。板管帶合計產量22997.52萬噸,同比增長29.83%;板管帶比達到49.26%,比上年同期提高2.04個百分點。尤其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增幅顯著。特厚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熱軋薄寬鋼帶、冷軋薄寬鋼帶、鍍層板同比的增長幅度,分別達到33.90%、84.50%、53.10%、55.50%、49%和43.60%。與此同時,新產品開發取得突破。寶鋼試生產世界上最高強度等級X120管線鋼獲得成功;鞍鋼L70、L80簾線鋼通過國際簾線鋼專業企業貝卡爾特專業認證;攀鋼生產的350公里/小時高速客運專線100米長定尺軌、1300兆怕級重載線路軌跡1100兆帕級快速客貨混運線路軌,填補了國內空白。武鋼、本鋼、華菱集團等企業的“雙高”產品比例達70%以上。由于國產鋼材有效供給提高,國產鋼材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5.8%,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國產鋼材的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
3、鋼材進出口貿易顯示競爭力增強
2006年,我國進口鋼材1851萬噸,同比下降28.3%,出口鋼材4301萬噸,同比增長110%。進口鋼坯37萬噸,同比下降71.82%;出口鋼坯904萬噸,同比增加27.83%。鋼材凈出口2450萬噸,鋼坯凈出口867萬噸。如果將鋼材、鋼坯的進出口折算成粗鋼計算,全年凈出口粗鋼3446萬噸。凈出口粗鋼占全年粗鋼總產量的8.23%;占全年增鋼總量的52.75%。鋼材、鋼坯凈出口量的明顯增長,對緩解國內鋼材市場的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進口的鋼材中,板帶材進口量為1553萬噸,同比下降30.75%;占鋼材進口總量的83.9%,比上年同期下降2.96個百分點;出口板帶材2037萬噸,同比增長141.09%;占出口鋼材的47.36%,比上年同期提高6.19個百分點。顯示出國產鋼材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正在提高。另一方面,進口鋼材支付外匯總計198.28億美元,平均每噸鋼材價格為1071美元;出口鋼材收取外匯總計262.43億美元,平均每噸鋼材的價格為610美元,比進口鋼材平均每噸低461美元。說明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鋼材出口,仍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4、國內鋼材價格總體低于國際水平
2006年國內鋼材價格走勢,雖然時有波動,但是總體沒有出現大起大落。1月份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93.34點,為全年最低。2月份以后指數逐月走高,到6月份達到全年最高點114.85點;以后指數回落,8月份回落到105.10點,此后指數一直處于相對平穩的運行態勢,12月末為105.15點,比1月末上漲11.81點,比2005年12月上漲10.97點。2006年全年最高點比最低點相差21.51點,價格波動幅度低于2005年。而世界鋼材價格指數總體在高位區間運行。1月份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30.4點,為全年最低點,此后逐月走高,7月份達到最高點166.6點后,開始小幅下滑,12月末為150.2點,仍比1月末高19.8點。2006年全年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36.2點,價格波動幅度大于國內市場。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比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始終低37點-51點左右。國際鋼材價格的高位運行,為我國鋼材出口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是支撐國內鋼材市場保持合理價位的重要因素。
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顯著改善
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能耗19779.05萬噸標煤,同比下降8.8%;噸鋼綜合能耗平均645.12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7.1%;噸鋼耗新水平均6.56噸/噸,同比下降14.9%;高爐入爐焦比平均396公斤/噸,同比下降16公斤/噸;噴煤比平均135公斤,同比提高11公斤;電爐平均綜合電耗340千瓦時,同比下降47千瓦時;連鑄比平均98.57%,同比提高1.06個百分點。2006年是鋼鐵行業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
6、企業生產經營取得良好效益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顯示,2006年我國GDP為209407億元,同比增長10.7%,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我國對外貿易規模達到17606.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已連續5年保持增幅在20%以上;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年回落2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46.5億元,同比下降2.5%。國家財政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19.7%。2006年鋼鐵行業總體經營狀況比預期的要好。全行業實現利潤1699.5億元,同比增長30.6%%(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31%)。其中,重點鋼鐵生產企業(6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1487191萬元,同比增長9.17%;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332215988萬元,同比增長9.92%;實現利稅15883339萬元,同比增長15.69%;實現利潤總額(補貼后)8881096萬元,同比增長16.91%;虧損企業(3家)虧損額(補貼前)9211萬元,同比增長95.11%。
二、2007年鋼鐵行業總體發展趨勢
1、國內外總體經濟走勢對鋼鐵行業發展有利
匯總各方面信息顯示,2007年世界經濟和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雖然有增速減緩趨勢,但仍將保持平穩增長的局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9%;美國增長2.9%、日本增長2.1%、歐元區增長2%;其他國家如獨聯體增長6.5%、印度7.3%,東南亞一些國家經濟增長不會低于5%的速度。這對鋼鐵產品的消費需求增長比較有利。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的“十一五”期間,相關行業鋼材消費需求的調研報告表明,未來幾年建筑、機械、汽車、造船、石化、電力、煤炭、交通、鐵道、環保、輕工、家電、小五金等行業,鋼材的消費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需求。上述情況,無疑為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場空間。如果按有關機構和專業人士的分析,2007年我國GDP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進出口貿易額增長20%左右,鋼材消費需求增長1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按此預測,2007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4.6億噸左右,2007年鋼鐵行業仍將是平穩增長的趨勢。
2、應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和困難
從近幾年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的狀況看,可以歸納為年年困難年過,年年過得還不錯。但是,制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的某些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主要是鐵路運輸的限制在個別時段、個別地區仍然存在,2006年鋼鐵協會先后為鞍鋼、本鋼、武鋼、湘鋼、新冶鋼等企業,多次與鐵道部進行協調,以解決煤炭的鐵路運輸救急問題;2006年有11個國家采取了27項反傾銷、反補貼等對我國鋼鐵企業的調查,貿易摩擦矛盾增加;鋼鐵企業銷售策略和定價機制,與流通商的協調機制和手段,還沒能科學規范的建立起來;以及在建項目規模仍然偏大,產能增長過快等問題,對鋼鐵企業生產經營穩定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鋼鐵生產的大宗爐料鐵礦石、鐵合金、進口廢鋼、煤、電、油、運等,將繼續呈現價格上漲的趨勢,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沒有緩解。節能降耗、改善環保、淘汰落后等的目標任務,還十分艱巨。各企業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戰。
三、相關行業運行情況
1、電力行業
2006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282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0%,增幅比2005年上升0.4 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為8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第二產業用電量為213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3%,其中輕、重工業用電量分別為4133億千瓦時和170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9%和15.4%;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用電量304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6%,增速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用電量為28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為32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
2006年全國發電量達到28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3.5%。其中,水電發電量4167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14.70%,同比增長5.1%;火電發電量23573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83.17%,同比增長15.3%;核電發電量543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1.92%,同比增長2.4%。
2006年,全國新投產裝機容量達到1.02億千瓦,其中水電1092萬千瓦,火電8913萬千瓦,核電100萬千瓦。至2006年底,全國裝機容量已達到6.22億千瓦,同比增長20.3%。
2006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基本平衡,盡管仍有部分地區出現拉電或限電,但持續的時間短暫,多為高峰負荷時段短時拉限電,拉電條次及拉電損失電量均不足上年的4%。隨著大批電源項目的相繼建成投產,電網配電能力的提高,2007年電力供需形勢將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煤炭行業
2006年全國累計生產煤炭232526.55萬噸,同比增長8.09%。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累計生產煤炭112177.28萬噸,同比增長9.53%;鄉鎮煤礦累計生產88308.90萬噸,同比增長5.69%。全國商品煤銷售量220901萬噸,同比增長8.1%。全年煤炭累計出口6191.71萬噸,同比下降12.57%;焦炭累計出口1450萬噸,同比增長13.59%;進口煤炭3825萬噸,同比增長46.2%。到12月末,全國社會煤炭庫存14448.3萬噸,比年初增加474.7萬噸,增長3.4%;重點鋼鐵企業年底庫存315萬噸,同比減少37萬噸,煉焦煤年底庫存198萬噸,同比減少22萬噸。鋼廠煤炭庫存減少,鐵路運輸的影響是主要因素。
3、交通運輸業
2006年全國公路完成貨物運輸量146.14億噸,同比增長8.9%;水運完成貨物運輸量24.37億噸,同比增長11%;鐵路完成貨物運輸量28.8億噸,同比增長6.9%;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34.02億噸,同比增長16.2%;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4.49億噸,同比增長16.7%。沿海主要港口截至12月末鐵礦石庫存量3882萬噸,比年初增加675萬噸。從2006年交通運輸的情況看,鐵道運輸對鋼鐵企業物流的制約較強,2007年仍難有根本性的好轉。
4、鐵礦石、鐵合金、廢鋼供需情況
2006年全國鐵礦石累計產量58817.14萬噸,同比增長37.99%。鐵礦石的日產量由一季度的140多萬噸,躍升到12月份的日產190多萬噸是近幾年增長最高的一年。全年進口鐵礦石3.26億噸,同比增長18.56%;無論絕對量還是增長幅度都比上年有明顯下降。全年累計生產焦炭28054.15萬噸,同比增長17.36%;累計生產鐵合金1433.20萬噸,同比增長30.93%;進口鐵合金61.64萬噸,同比增長66.63%;出口鐵合金235.90萬噸,同比增長35.90%;進口廢鋼538萬噸,同比下降46.93%,廢鋼進口減量如此之大是近幾年所少見的一年。其原因與進口廢鋼價格偏高和部分特鋼企業建設高爐,增加鐵水入爐有重要關系。總體看,鋼鐵爐料供需狀況,反映出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依存的作用明顯,矛盾主要是價格問題。
四、鋼鐵行業生產運行中應重視的問題
1、堅持以銷定產,增強產、供、銷銜接的能力
針對鋼鐵行業生產運行中的某些限制問題,各企業應進一步穩定和完善原燃料采購和產成品進出的渠道;協調好與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的供求關系,合理配置物流方式;制定、落實生產應急預案;繼續堅持以銷定產的生產方針,加強產、供、銷的銜接,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組織協調能力和管理水平,以適應國內外鋼鐵市場的形勢變化。尤其是今年新增產能較多的企業,務必對外部條件的保障程度,給予充分的考慮并制定出有效措施。
2、把節能降耗、改善環保,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抓好
今年中央經濟會議提出“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主要任務之一”。強調必須進一步統一認識,下最大決心、用最大力氣,力求取得實際成效。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潛力,努力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約束性目標。上述工作也是今后鋼鐵工業較長時期的戰略性任務和目標。多年來,鋼鐵行業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效率、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全行業節能的潛力還很大,企業的全工序節能和各個環節的節能,以及加快淘汰落后技術裝備和產能,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先進經驗的工作,都需要全行業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和開拓創新。
3、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確保生產穩定順行
當前,鋼鐵企業先進產能和落后產能、先進裝備和落后裝備共存,企業生產的節奏不斷加快。冶金裝備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既為高效生產、裝備可靠性提高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存在一旦發生事故影響大、損失大、處理難度大的問題。2006年鋼鐵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總體比較穩定,但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各企業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國家《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等文件的精神,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變為全體職工的自覺行動,真正實現企業生產組織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確保生產穩定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