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誤區:低碳經濟就是“低速經濟”。高碳意味著高增長,低碳是不是意味著低增長?這是人們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最大懸念。對于大多數國家來說,這意味著GDP的增速會降低0.12個百分點。作為“高碳經濟”典型的中國,這一影響大約在1.2個百分點左右。這一宏觀經濟成本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考慮到減排帶來的對國民健康、能源安全等方面的積極因素,其好處完全可以抵消這一經濟成本,實現“又好又快”的低碳高增長。
第二大誤區:低碳經濟就是“高投經濟”。20年投資40萬億,從靜態上看,這個數據很驚人。但是,從動態上看,以年度為基礎計算,這部分所需的資金只相當于中國同期GDP的1.5%-2.5%。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來看,中國總投資由2000年的3.29萬億增加到2008年的17.23萬億,年均增長23%。以年均增長20%計算,預計到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可以達到61.7萬億,若每年投入2萬億,相當于總投資的3.2%;再以年均增長16%計算,預計到2020年總投資可以達到129.6萬億,若每年投入2萬億,只相當于總投資的1.5%。應當說,這個投資比例是很低的。
第三大誤區:低碳經濟就是“低效經濟”。低碳經濟的核心是新能源技術,而新能源技術成本是較高的。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太陽能發電成本呈現不斷下降趨勢。預計到20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有望降至1元/度以下,達到或接近常規發電成本,從而使太陽能光伏發電擁有完全取代化石燃料發電的經濟基礎和商業價值。
第四大誤區:低碳經濟就是“減排經濟”。低碳經濟應當包括增加碳匯與減少碳源兩個方面。研究表明,中國每增加1個百分點的森林覆蓋率,便可以從大氣中吸收固定0.6億噸-7.1億噸碳。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1981年以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凈提高6.21個百分點,可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3.7億噸至44.1億噸。森林覆蓋率越高,碳匯能力就越強。因此,應當努力鞏固和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森林碳匯,挖掘碳匯潛力,通過土地利用調整和林業措施將大氣溫室氣體儲存于生物碳庫。
第五大誤區:低碳經濟就是“零碳經濟”。從高碳到低碳,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循序漸進?,F階段經濟發展不能沒有鋼鐵、水泥、建材等高耗能物質支撐。任何經濟體都必須要有一些相對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和產品來保障經濟運行,只要符合低碳經濟的“最少和最大”內涵要求,就不應該完全排斥技術先進的高能耗的產業和產品,而應該千方百計降低碳強度,提高碳效率。
第六大誤區:低碳經濟就是“道德經濟”。發展低碳經濟,從中長期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這與“道德”無關。但從近期看,并不排除西方國家通過高碳經濟模式轉換,在新的平臺上和新的游戲規則下,利用其低碳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重新拉大實體經濟的競爭優勢;也不排除對以制造業為主的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制約。在過去15年中,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年均減少4.9%,在美國、德國僅為1.7%和2.7%,印度為1.3%。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會據此認為自己的“道德”不高,而中國的經濟“道德”最高。所以,低碳經濟不是什么“道德經濟”,而是實實在在國家博弈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