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

發布時間: 2015-03-04 15:58:33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商務部綜合司  |  責任編輯: 楊霄霄
關鍵詞: 對外貿易 發展環境 出口商品 貨幣政策 中國產品

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于改善,增長動力有所增強,但風險因素依然突出,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中國經濟開局平穩,但仍然面臨下行壓力,部分領域風險有所上升。總的看,中國外貿具備實現穩定增長的條件,但困難和挑戰較多,形勢嚴峻復雜的一面不容低估。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總體趨于改善,但風險因素依然突出。發達國家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自主增長動力增強,財政緊縮壓力減小,對世界經濟復蘇形成更有力支撐。美國勞動力市場改善帶動消費者信心回升,股價和房價上漲刺激企業擴大投資,2014財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率降幅將從2013財年的2.9%縮小至1.1%,財政緊縮對經濟復蘇的拖累明顯減輕。歐元區經濟溫和復蘇態勢已經確立,失業率高位回落,政府債務上升趨勢得以扭轉,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放松以避免通縮風險。日本經濟基本擺脫長期通縮局面,雖然二季度開始將面臨消費稅率提高的沖擊,但財政支出增加,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沖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3.6%,比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世貿組織預計,2014年全球貿易量增長4.7%,比2013年提高2.6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新興經濟體困難加重,部分國家和地區政治局勢緊張,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風險。

  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是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變數。2014年初以來,美聯儲月度量化寬松規模已縮減300億美元,從2013年底的850億美元降至550億美元,在不出現重大意外事件的情況下,預計年內美聯儲將徹底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由于市場已有充分預期,量化寬松退出并未對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產生嚴重沖擊,2014年以來美國股市多次創出新高,商品價格指數總體穩定,黃金、農產品價格甚至有所上漲。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流動性泛濫局面,有助于防范新的資產價格泡沫,抑制未來通脹壓力,但同時也推高了金融市場利率,勢必加速國際資本重新布局,影響其他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復蘇進程。一些經濟基本面較脆弱的國家資產價格劇烈調整,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總體乏力。2013年下半年以來,為應對資本外流和通貨膨脹,多個新興經濟體采取提高利率、緊縮財政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據一些國際投資機構監測,2014年一季度末以來,新興金融市場資本持續外流狀況得以逆轉,特別是新興大國資本回流較多。印度、巴西、南非、印尼、土耳其等國金融形勢趨于改善,匯市、股市基本穩定甚至小幅回升,通脹壓力開始減輕。但不少新興經濟體宏觀政策收緊和經濟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仍存在較大下行壓力,一些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仍處于動蕩之中。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等先行指標來看,今后一段時期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相對發達經濟體的優勢將繼續縮小,部分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國家經濟增長狀況甚至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政治風險的影響明顯上升。2014年以來,烏克蘭危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4月17日,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歐盟達成促使烏各方解除武裝的日內瓦協議。但迄今烏克蘭局勢并未明顯緩解,下一步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烏克蘭危機不僅對俄、烏兩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而且其動蕩外溢效應還不斷向中亞和獨聯體地區擴散,使歐亞地區國家的對外經貿合作受到影響。西亞北非地區亂局并未根本緩解,一些國家的矛盾和沖突仍有可能激化。2014年,多個新興大國將舉行大選,經濟政策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政治風險不僅影響相關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還導致能源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增添了經濟復蘇的難度。

  從國內看,中國經濟開局平穩,但仍存下行壓力。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處于預期合理區間之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300萬,外出務工勞動力增加了288萬人,增長1.7%,就業形勢穩中向好。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新的進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但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工業產能嚴重過剩等矛盾沒有根本緩解,部分區域房地產市場又出現了新的波動,加上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

  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環境,2014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略好于上年,但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還存在不少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存在不確定性。隨著全球經濟貿易復蘇步伐加快,國際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總體呈回升之勢,但風險依然較多。當前最大的市場風險來自新興經濟體,新興大國普遍經濟增長乏力、進口需求疲弱。為走出經濟困境,一些新興經濟體推行結構性改革,加大財政整固力度,采取措施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將進一步抑制進口需求。據世貿組織統計,以美元計價,一季度印度、巴西進口額分別下降12.6%和0.6%,前2個月俄羅斯、南非進口額分別下降7.5%和7.2%。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在中國出口增量中占比超過40%,其進口需求持續降溫將對中國出口造成一定沖擊。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積極推進“再工業化”,在保持高端制造業競爭優勢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其經濟復蘇與進口需求增長明顯不同步。據世貿組織統計,2013年美國、歐盟進口額分別下降0.2%和3.4%,2014年前2個月分別下降0.1%和0.6%。

  二是中國出口競爭力面臨多重挑戰。中國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仍處于持續上漲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力不斷削弱。沿海地區出口企業用工成本在連續多年上漲后,2014年以來又上漲了10-15%,目前已相當于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周邊國家的2-3倍甚至更高。一季度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工業地價同比上漲5.3%,2010年以來累計漲幅達到17%。受成本上漲影響,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訂單和產能向周邊國家轉移趨勢明顯。2013年,中國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占美國、歐盟、日本市場份額比2010年高峰時期下降2.8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機械裝備等高端制造業技術實力和出口競爭力明顯提升,成為出口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但在國際營銷、售后服務、融資支持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不小差距。隨著發達國家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重視和投入,中國相關出口產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擴大市場份額的難度增大。2014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小幅貶值,改變了長期以來單邊升值的態勢,近期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擴大,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匯率市場化進程。但2010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超過10%,而同期周邊國家貨幣總體呈貶值態勢。人民幣相對競爭對手貨幣大幅升值,后續疊加影響持續發酵,對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收匯周期長的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是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在全球經濟低速增長、失業率總體偏高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了維護本國產業的市場份額,仍在實行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發達國家層層設置貿易壁壘,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頻頻出臺新的貿易限制措施,中國是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2013年,中國共遭遇19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92起貿易救濟調查,比2012年增長了18%,其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發起的案件約占2/3。2014年一季度,中國又遭遇11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27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長23%,其中美國對中國多個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從產業領域看,鋼鐵產品是中國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發達國家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設限的勢頭沒有根本緩解,新興經濟體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摩擦時有發生。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貿易摩擦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出口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

  2014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同比下降,既有上年同期套利貿易墊高基數的異常因素,也反映出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需不振、傳統競爭力下降等問題。同時也要看到,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效果正在顯現。廣大進出口企業主動轉型升級,積極開展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興貿易方式發展迅速,外貿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做出了新部署將推動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化進程,極大地促進進出口增長。在外部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情況下,2014年全年中國進出口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增長。

  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將積極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深入落實已出臺的穩定外貿增長政策,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外貿企業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充分挖掘出口新增長點,大力支持高鐵、特高壓電網、核電、通信、工程機械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積極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興業態發展,完善相應的支持政策。大力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從單純的產品出口向產品與服務出口協同發展轉變。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高新興市場、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和品牌產品在全國外貿中的比重。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產品進口,促進貿易收支平衡。力爭通過這些措施,推動中國外貿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