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臧樂源 喬植英
立春,這個24節氣中的第一個,總引起我們對父母無盡的思念。一到這個節氣,就到了父母的忌日了。父親臧克家于2004年2月5日走了,5年后的這一天,母親鄭曼也隨著父親走了。
冬去春來,歲月的流逝,更加深了我們對父母的思念。我們回憶著和父母每一次的歡聚,看著他們寫給我們的每一封信,品味著那每一個字凝聚的關愛和深情。他們給我們寫信,常把臧樂源和喬植英兩人的名字寫成“源英”,像一個人的名字,這也是對我們最美好的祝愿吧!
我們思念雙親,想聆聽他們的教誨,現在只能反復看他們的信。1976年以前的信,毀于“文革”中,從那年到2002年12月25日,僅父親的信,就有400多封。這些信是父親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2000年,已經95歲高齡的父親,還常常給我們寫信,我們從其中選出5封來,信后略作解釋,并簡要地寫幾句讀后感言,作為對雙親的無盡的思念。
源英:
信收,每次來信,給我欣慰之感,長我聞知。過節好友十幾位,平時難見面,得握手言歡,其樂可想。收到電話百多個,喬女來了長途。
樂源報消息,甚好,所見相同。
植英有文才,這一點源不及你。你寫的文章,我的眼睛不好還是全看了,覺得寫得不錯。(1)文筆不錯。(2)查用材料,不空。(3)能寫長文,有條理。須注意之點:好惡之情,字行之間透露。寫文藝散文,多寫又要精,要有個人特點、風格。材料方面要多樣、生活要廣闊。照你的情況發展下去,可以成家。不寫學術論文。
孔子是詩人,從偏處求新,會引起人新鮮感;但大處看,從學術觀點,我所不能。看了我的《孔廟·孔府·孔林》,我與匡亞明擁抱之余,他贈我一本大著《孔子研究》(?),我翻了一下。他說:“孔子是教育家、政治家、哲學家。”我有點開玩笑地說:“孔子還是詩人呵。”念了一首詩,他笑答說:“是”。
孔子與詩的關系,他對詩的看法、作用何在?這與他的政治思想(道)是一貫的。直到現在,我只有一點的認識(孔子于以后的儒教的信條,向往那些人?“夢周公……”)。總之,他寫詩,他與詩的關系,是個學術問題,關聯甚大,甚多(道統——韓愈談到孔子)。
孔子寫的第一首詩,是詠泰山的,我看到一本歷代名人詠泰山之作,第一首就是孔子的。
你作散文寫孔子是詩人,查了很多材料,有情味,我欣賞。
在病床上寫了這么多,大不易也。爸爸
2000年2月7日
1、你寫的文章,指我們寫的(植英執筆)《孔子也是一位詩人》。
2、匡亞明先生贈父親書,應是《孔子評傳》。
3、父親說孔子是詩人時,念的那首詩是:“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他在信中滿懷喜悅之情肯定了我們的小文,并指出不足和應如何進一步進行深化研究,大大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和思路。他是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和我們進行平等的學術探討啊!
源英:
信收。羨林叔叔日前來,親切熱情,身體比過去差點了,年已89了。
前去信夸了植英,今天,應該說說樂源了:學有專長,成名成家,身退而志強,樂觀,活動能力強。一個句子:“我與爸爸比長壽”,我想給你調一個字,“我與爸爸比壽長”,你意如何?因何調換一個字的位置?理由有二:(1)長字,平聲落腳,(2)壽長,比長壽新鮮。
我較忙,媽媽更忙,但身體均頗好。我與好友談心,過半小時,有時還長,感到累甚,就臥床休息。
好!
爸爸
2000年2月23日
父親信中除了對我們鼓勵外,還特別以商量的口吻,要把“長壽”調換成“壽長”。調換一字,妙筆生花,全文增輝。我們感動,終生受益。
源英:
樂源的信,我愛看,一看二三遍。記事抒情,等于小品文,這與幾年前的手筆,大不相同。那時的信,簡單而字體草率,難認。而今,字正規化了,清清楚楚,文字有點文藝味。
我,腰椎病小犯,輕些,無大礙,勿念。總的情況還可以。
老友像枯樹的殘葉,風一動,就“歸根”了。三四天內三位同志逝世,戈寶權、周振甫、趙樸初。90歲以上的老友,寥寥無幾了。我心傷感,心想:“你死你的,我活我的。”聊以自慰,騙自己,不如此,將如何?
一寫一頁紙,不尋常了。
我正寫信,樂安、本靜來了,就此擱筆。
好!
爸爸
2000年5月22日
父親重友情。“老友老友,心中老有,意志契合,如足如手。”許多老友走了,他傷感,有孤寂感,這是人之常情。但他以堅強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向百歲邁進。在病重住院期間,有過多次病危,他都闖過來了,創造了奇跡!連醫護人員都贊嘆:“臧老真不易呀!真了不起!”
源英:
連接兩封遠方來信,令我目光遠射,心扉大開,美哉,不亦樂乎!
樂源年來寫信,敘事抒情,兩有之,文藝味,頗能動人。
我意:你去了大油田,收獲不小,可以加以休整,成為一篇散文。全國關懷開發大西北時,投到《人民日報》文藝版,我以為可能發表。
我的意見:大場景放開寫,小節也不要放過,如職工的文化娛樂生活怎樣?家庭生活如何?孩子有學校可上嗎?有干,有葉,有花枝,五色繽紛,令人不只長知識,還有美的享受。打電話,不能多說,所以以筆代口。
我健康情況,不錯,年紀不饒人,但,也以知足矣。
爸爸
2000年6月13日
燈下,床上
父親信中所說的大油田,指新疆塔里木油田。
父親的信不僅鼓勵鞭策我們,而且思想敏銳,讓樂源把信加以補充修改,投到《人民日報》,并對如何修改提出了切實的具體的意見。按爸爸的指點,修改后的信件,以《春風普度玉門關》為題發表在2000年8月26日《人民日報》文藝副刊上,同時發表了父親的讀信札記。這對我們的鼓舞多大啊!
源英:
樂源的信,是我的“開心果”,一粒抵萬言。年紀老了,順心事少而不順心的卻特多。只好忍之,任其自然。人無回天之力。卞之琳同志去世,對我有些震動,使我回憶往事,故人殆盡矣。
蘇伊(運河筆名)編的那本書,有些錯字,改正去了。她一定已經把有錯的本子寄給你們了,此書編得不錯,諸方面都頗好。我身體還不錯,皮膚病已幾乎全消,勿念。植英筆頭快,文字流暢,可喜。
爸爸
2000年12月23日
蘇伊編的那本書,指《世紀老人的話——臧克家卷》。
父親喜讀我們的信,我們更盼父親的信。他的每一封信,我們都愛不釋手,百讀不厭。父愛子,子敬父孝父,年齡越大,情更深更濃!我們過去也把多給父母寫信,作為對他們的敬愛。現在我們只能用“思念”給他們寫信,請清風送去,盡管路途遙遠,他們也一定會收到。我們仿佛看到他們收到“開心果”時,臉上親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