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短短20多年時間里,中國電影的票價緣何暴漲了數百倍?全世界最便宜的大眾娛樂方式應該是看電影,在中國內地怎么成了高消費?電影票價還有沒有下調的空間?這種原本定位于大眾娛樂的藝術形式能否重新回歸大眾?成為公眾關心的事情。攝影 金思柳
2010年總票房將突破100億元大關。然而,光鮮的數據背后,高票價卻一直困擾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舉行的文化體制改革發布會上,對于目前電影高票價的問題,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表示,今后政府將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國有院線多安排一些公益場次,培養一些校園院線、青少年院線、藝術院線等等以降低票價。
飽受爭議的電影高票價現狀,有望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競爭的更加充分而改變。
10年之間實現“五級跳”
高票價把觀眾擋在影院門外
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公映前,影片投資方向國內各大院線下發提價通知:A類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最低票價不得低于35元。此前國產大片最低票價一般都是30元,而豪華影院的正常票價一般都是最低票價的兩倍。
“通知”一出,熱議四起。很多人聯想近年來一路看漲的電影票價,直呼高昂的票價把許多觀眾擋在了影院門外。有媒體甚至將電影票價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物價水平的豬肉價格作對比,現在的豬肉價格大約是15元/斤,按目前市場上比較普遍的60元一張的電影票價算,買一斤豬肉的錢只夠買1/4張電影票。
近年來我國內地電影業發展迅速,自2002年起,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每年均以兩位數字增長,成為全球電影票房增長最高的國家。2009年全年總票房達62億元,同比增長42%,而2010年總票房將突破100億元大關。然而,光鮮的數據背后,高票價卻一直困擾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