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湘南雜詠》,其中有一句“朝野猶夸紙上兵”。后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說趙括紙上談兵,其實有點冤枉了趙括。
首先,趙括的時代還沒有紙,沒有紙就說人家是紙上談兵,這有些牽強。
更主要的是,要歷史地看趙括,看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