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和小喇嘛的故事
藏歷新年初一,小喇嘛回到了小山村里自己的家,在外打工的哥哥給家里買回了電視機和VCD,還有一套“唐僧喇嘛取經”(《西游記》)的碟,小喇嘛高興極了,在寺里他的師傅老喇嘛經常講唐僧取經的故事,而小喇嘛最喜歡孫悟空的故事,可是剛看了一點,村里停電了,小喇嘛只好和弟弟一起玩。弟弟在上小學,學習藏文也學漢文,小喇嘛讓弟弟給他念漢文課本,弟弟說這些課文他都會背了,學習好了,將來要離開這里去外面的世界。小喇嘛要弟弟將來給他買一個電視機,弟弟答應了。
晚餐很豐盛,家人讓小喇嘛多吃,問他在寺院的生活苦不苦,爺爺在轉著法輪,慈愛地看著孫子。
初二,村里人圍坐在村里戲臺前看傳統戲劇《智美更登》,老年人看得淚流滿面,年輕人卻因為看過太多次而沒什么興趣。小喇嘛和妹妹、弟弟去旁邊看錄像,錄像里香港電影中的接吻鏡頭,讓小喇嘛覺得不快,他帶著妹妹、弟弟一起離開了錄像廳。在戲臺外的小攤上,弟弟吵著要喝娃哈哈,說這個比牛奶還好喝,小喇嘛則愛上了孫悟空的面具。《智美更登》演完了,年輕人跳起了迪斯科。
小喇嘛決定提前返回寺院,他要父親帶上電視機和VCD送他回去,讓老喇嘛也能看看唐僧取經的故事,爺爺支持孫子的想法覺得他心地善良,父親只好同意了。在寺院,老喇嘛把僧人都叫來看唐僧的故事,等到開春老喇嘛就要去拉薩朝佛了,這是所有喇嘛一生中最大的心愿,而他終于能有幸實現這一心愿了。小活佛的家里有電視,于是小喇嘛穿梭在寺院和小活佛的家之間,送著碟。
初三的下午,寺院的祈福大會開始了,小喇嘛猶豫了一下還是揣上了孫悟空的面具,加入了莊嚴的法會,誦經的聲音響起……
萬瑪才旦導演的《靜靜的嘛呢石》,以紀實的手法記錄了當代喇嘛和藏民的生活,影片在青海黃南自治州的吉哇寺拍攝,片中小喇嘛的扮演者洛桑丹派本人就是一個喇嘛,而小活佛則由巨煥倉活佛親自出演。影片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單純背后,有一種來自傳統文化精神的深沉律動,每一個人物即使從外部形態上看上去,也都很沉,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內部拽住他們的感覺,盡管外部世界已經開始觸動這塊土地。片中不刻意中蘊涵了藏文化的許多本質的東西,比如藏族人對生命、對死亡的基本的看法。比如里面有一句臺詞:“生命像風中的殘燭,財富如草尖的露珠。”
3月5日,《環球》雜志記者在北京見到萬瑪才旦的時候,他正在忙于為電影頻道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做后期。膚色黝黑,頭發蜷曲的萬瑪才旦說話非常輕,平靜溫和,一如他影片中那種很沉的感覺。談到《靜靜的嘛呢石》,萬瑪才旦說:“影片記錄了喇嘛的日常生活,在西藏放映后,人們說,這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
萬瑪才旦說,影片里小演員洛桑丹派的經歷和角色非常接近,丹派的家里有很多小孩,他很小就出家了,和其他藏族家庭一樣,家里會挑天資比較好的孩子送到寺院,而丹派自己也愿意出家。在寺院里,丹派跟隨一位老喇嘛,前一兩年學習藏文、佛經、修辭、戲劇、歷算,現在一些寺院也會教小喇嘛們學習英語、漢語和計算機課。
丹派在青海的一個小的寺院跟隨老喇嘛學習了很多年,直到15歲時出演了《靜靜的嘛呢石》,影片上映后,當時也有很多記者問丹派拍電影對他的生活有沒有影響,他說沒有。2007年,萬瑪才旦在拉薩遇到了丹派,當時,他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在拉薩的寺院里做了一名喇嘛。今年,萬瑪才旦聽說,丹派已經還俗了。這件事對萬瑪才旦觸動很大。
萬瑪才旦的家鄉在西藏安多,他離開家鄉已經多年,每次回到家鄉,他都會感覺到那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道路變寬了,人們的生活變好了。他說,能感覺到傳統文化和商業文明之間的沖撞在年輕人身上引起的變化,年輕人更渴望外面的世界,而老年人會抱怨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念不起作用了。
萬瑪才旦的兒子今年12歲,也來到了北京。假期里,萬瑪才旦會把兒子送回家鄉,在寺院里生活一段時間,他說兒子很喜歡在那里的生活,但是在用藏語交流時,他還是有障礙,“而且他的臉不像我這樣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