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武夫》是毛澤東讀的最后一本書
當時聽毛澤東吟誦這些詩句時,小孟便跟他開玩笑地說:“您會那么多詩,出口成章,老是文縐縐的,我可聽不懂。您是個大主席,又是個大詩人,真了不起啊。”
“這是白居易《長恨歌》里的名句呀,很有名嘛。”這次毛澤東讓小孟讀《長恨歌》,她倒回憶起毛澤東吟誦過這首詩。她開始翻目錄,但找來找去,也沒找到,嘴里還不住地念叨著:《長恨歌》,白居易……
毛澤東看小孟找得怪著急的,便打趣地說:“孟夫子,還是讓我來找,你是視而不見喲。”小孟還是不服氣,便說:“您先別著急,我肯定能找到。”“如何查目錄?孟夫子,這是有規(guī)律的嘛。這首詩是七言古詩,你應該從這個項目里去找才是。”
小孟連“七言古詩”這項也找不到,越著急越找不到,她便不情愿地把書遞給了毛澤東。毛澤東拿過書,翻了兩下就找到了,馬上遞給小孟:“孟夫子,有眼不識泰山,這不是嘛!”
小孟接過書來,開始朗讀起來,她讀得很慢,總覺得不太順當,好不容易才讀到最后幾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小孟讀完最后一句時,毛澤東已閉著眼睛,似乎是陷入了沉思。他是在感嘆?還是在聯(lián)想?
后來,毛澤東又讓小孟給他讀過幾次《長恨歌》,毛澤東從這首詩中,到底感受到了什么?他為什么多次聽這首詩?他是贊賞詩中哀艷動人的故事,悠揚宛轉(zhuǎn)的詩句?還是對詩中所提出的告誡表示慨嘆?或許二者皆有,或許另有所見?
毛澤東嗜好讀書,直至生命的最后時刻。1976年9月7日,毛澤東生命垂危,不斷搶救,而又不斷陷入昏迷狀態(tài)。即使如此,每當他清醒過來的時候,他還是要看書。當時政治局的常委,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直守護在他的身旁。他講要一本書,但他語言的含糊與聲音的微弱,連最能聽懂他話的秘書,也不明白他說的是什么。他著急了,示意給他紙筆,毛澤東用顫抖的手在紙上寫下了個“三”字,又用手敲敲床頭。還是秘書猜出了他的意思,當時三木正準備下臺,當秘書找來介紹三木武夫的書拿給他看時,毛澤東點點頭,露出了滿意的神態(tài)。
毛澤東的手已沒有托住《三木武夫》這本書的力氣了,盡管這是一本很輕很輕的書,只好由小孟為他托著。毛澤東看了幾分鐘,就又昏迷過去了。《三木武夫》是毛澤東讀的最后一本書。這本書他沒有讀完。這是他一生中唯一沒有讀完的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