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指出,然而,在內心里,康熙是不愿意這樣做的。看著自己鐘愛的兒子如此毀掉,多年來的寄托付之東流,康熙心痛不已。連續六個夜晚,康熙都不能安眠。他是不甘心的。此時,他下意識地給自己心愛的兒子留了一個翻身的機會。他這樣對大臣們說:“看允礽行事,和普通人大不一樣,如同得了瘋癲病,大約是魔鬼附身吧。”歷史總是具有某種戲劇性。就在太子剛被廢一個多月后,皇三子允祉就告發老大允禔陷害允礽的事,說允禔請了喇嘛巴漢格隆放了一些“魘勝”之物在允礽的居所,這些物品施了法術,足可以讓允礽“瘋狂”。這事實在是迷信的可以,但恰恰證實了康熙此前的猜想與推斷。在一個溺愛孩子的父親眼里,還有什么比這樣一件事情來得更為及時呢?在和允礽一番對談之后,康熙這樣對自己的大臣說:“我召見允礽,詢問了從前的事情,他竟然有許多全然不知,看來這小子所做的惡事確實都是因魔法所惑。現在承蒙老天保佑,癲狂的病一下子就好了,已改過從善。”凡是近臣,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很快就明白了康熙的心思。他們一再上書,要求把允礽重新立為太子。在大臣們的再三請求下,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才廢去太子之位幾個月的允礽重新戴上了太子的衣冠,享受著無上的榮光。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重新當上了太子的允礽卻未如康熙所愿,在沒有人給他施魔法的情況下,他的所作所為和從前并沒有什么兩樣。五十年十月,康熙又發現好幾位大臣在為太子結黨會飲。中間就有與索額圖甚為親密的尚書耿額,康熙內心里擔憂的就是這批人糾集起來為索額圖報仇。加之太子日常生活依然故我,不僅派遣手下到各富饒之地勒索錢財、搜尋美女,且對康熙的嚴格管教十分不滿,不時發一些惡毒的牢騷。(見《朝鮮肅宗實錄》)時日一長,康熙對這位“不仁不孝”的太子完全失望。第二年九月,康熙對眾皇子說:“皇太子允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著拘執看守。”十月,正式廢除太子,把允礽禁錮在咸安宮。與上次廢太子時的沮喪相比,這次康熙并無憂傷之感。他的諭旨中有這樣的話:“前次廢置,情實憤懣,此次毫不介意,談笑處之而已。”自此,康熙對立太子之事變得心灰意冷,以后也沒有再立太子。有趣的是,這一行為又被傳承下去。康熙之后無太子,竟成了清朝的一大歷史特色。
允礽被關押后,自然是心里不甘,作了種種掙脫牢籠的努力,但在康熙這個強大的對手面前,他永遠不再可能翻身。雍正二年十二月,允礽病死于關押之所,時年五十一歲。
文章認為,允礽的死結束了一個“準皇帝”的歷史,也帶給我們無盡的思索。這個故事說明:一,如果你愛一個人,就不要去縱容他。就像康熙對允礽,在發現他種種劣跡之后,仍然找理由為他開脫。應該說,允礽的惡行固然有本性上的原因,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康熙嬌慣出來的。允礽最后落得悲慘下場,康熙是要負一定責任的。二,如果你想有長遠發展,你就得韜光養晦。就像允礽,雖然你兩次貴為太子,可你如果不低調,如果無所顧忌,別人一樣可以輕易把你掐掉,讓你死無葬身之地。這對于那些“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大抵是一個教訓吧。(吳武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