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之誼
百年四合院變身“奧運人家”
葫蘆架上大紅的燈籠、窗上的剪紙、雕花的羅漢床……位于前馬廠胡同李秀實老人家的四合院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這是祖傳的老宅子,傳到我這里是第三代。”只見200多平方米的院落里,影壁、魚缸、天棚和石榴樹等老北京四合院的“標志”一個不落、錯落有致,10間東西廂房被開辟出來作為客房,處處流露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今年3月,80多歲的李秀實聽說北京要招募“奧運人家”的消息,立即讓女兒到街道報了名。“家庭旅館好辦,但‘奧運人家’可不是什么房子都能辦的,得能夠代表老北京的形象。”從報名那天開始,她就下定了要把四合院好好改造,當上“奧運人家”的決心。
“先是把能住人的10間房子都裝上純木質吊頂,再請來一個資深的漆彩畫師傅,把檐廊上畫上漆彩畫,就連每間房間里的桌椅,都是特意從古典家具城淘來的八仙桌、太師椅。”而為了滿足外國游客大多需要獨立衛生間和上網的需求,還特意給每間客房都配備了獨立衛生間和網絡端口。
辛苦的努力沒有白費,今年6月,李秀實一家終于迎來了北京市旅游局頒發的“奧運人家”白瓷盤,百年四合院也由此正式可以在奧運期間接待外國來京游客了。
踢毽子抖空竹
體驗北京生活
毽子、空竹、陀螺……這些北京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玩具,也成了“奧運人家”接待外國游客的體育用具。
“這個空竹看起來簡單,可抖起來挺困難,我學了好幾天都學不會。”英科笑著說,他朋友們最喜歡玩的就是踢毽子,尤其是白天觀看奧運比賽之后,晚上回到院子里踢幾腳毽子,再在天棚下喝點冰啤酒,感覺太完美了。
除了在接待設施等“硬件”上下工夫,語言、接待禮儀等“軟件”也被王克俊重點注意。“剛好我兒子王恒大學畢業,趁著暑假我也讓他參與接待,既能給家里幫忙,還能練練英語口語。”
此外,院子里書報架上擺放著的英文版北京地圖、旅游指南等,都是給外國游客準備的。
“還有房間嗎?”正說話間,又一位背著旅行包的外國游客走進了李秀實家的四合院。
“這是英科的朋友,也是新西蘭人,英科給他打電話說了住在我們家的情況,這不,人家立馬就上門來了。”一邊說著,王克俊一邊微笑著迎上去,對這位游客說道:“welc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