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洞明代石刻墻被人“摸”得很受傷
渝中區大坪古石碑,覆蓋上石灰水不到兩天,又被人貼上了新的牛皮癬廣告。
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在進行。我市(重慶市)普查工作人員發現,一些人為的非正常情況正在讓部分文物古跡受到傷害甚至消亡。普查工作負責人說:“文物或歷史古跡都不具再生性,如果任其人為損毀,我們拿什么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牛皮癬廣告貼文物,環衛工石灰水涂廣告
大坪古代石碑雙重受害
渝中區大坪七牌坊的7塊巨型古石碑上,被不法分子涂上了“辦證刻章”的牛皮癬廣告,嚴重損害了碑體和文物價值。更糟糕的是,環衛工人出于好心用石灰水涂抹牛皮癬,讓文物毀壞更嚴重。
據了解,大坪七牌坊有25塊上百年歷史的巨型石碑。這些石碑具有較高文物價值和書法價值,5塊石碑先后被搬遷至湖廣會館和枇杷山,目前還遺留下20塊。但這20塊石碑中,三分之一的石碑上都“長”了牛皮癬廣告,最嚴重的一塊有5處遭受損毀。
居民紛紛向當地環衛所舉報,于是環衛工人采用石灰水進行覆蓋。說起被涂抹的石碑,大坪環衛所負責人很無奈:安排了30人專門消滅轄區內牛皮癬廣告,對于石碑上的牛皮癬,他們采取了用石灰水覆蓋的辦法。
“一些才被覆蓋上石灰水不到兩天,又被人寫上了新的牛皮癬廣告,我們只得一次次地刷上石灰水。”環衛工人說。這是否會破壞文物?他們稱并不知情。
直到4月16日文物人員趕到現場,才發現后果嚴重。市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石碑上被涂抹石灰水后,嚴重者會造成永久性毀壞。據悉,在文物上涂抹和刻寫均違反《文物法》,根據治安管理處罰辦法,對“刻畫、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行為,處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游客夢想發財,攀爬摩擦“搖錢樹”
老君洞明代石刻很受傷
南岸老君洞明代石刻景點,因為“生長”著“搖錢樹”,不少人踩著佛像拿鈔票去摩擦,導致石刻受到損毀,相關部門不得不裝上鐵柵欄,禁止游客靠攏觸摸。即使這樣,依然有不自覺者翻越柵欄想“發財”。
老君洞明代石刻由多個道家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完整的人物、景物,整體形成于明代,是保存比較完整的道教石刻之一,具有極高文物價值。由于石刻原本就已受到風化及山間水流侵蝕,非常脆弱。如果受到外力作用,極易損毀。
“經常有游客爬上石刻頂端,用百元鈔票在‘搖錢樹’雕刻上來回摩擦。”老君洞工作人員介紹。一些游客迷信,認為拿鈔票去摸了“搖錢樹”,1張就會變10張。石刻離地數米,不自覺的游客就踩著石刻向“搖錢樹”爬去。石刻中突出的人像、房檐等,成了他們最好的落腳處。無奈之下,管理方只得在石刻外面修起鐵柵欄,禁止攀爬。
4月27日記者現場看到,仍有少數不自覺者越過半人高的鐵柵欄,拿著鈔票攀爬石壁,其間不斷有石渣掉下,一座石像的耳朵已經少了半只。據老君洞管理人員稱,修鐵柵欄后情況已大為好轉,以往大年初一時,甚至看得到香客自帶梯子,前來摸“搖錢樹,現場工作人員根本制止不過來。
游客觸摸搖錢樹祈求財運。但道家人士表示,“搖錢樹”為早期道教的遺物,在道家思想中,它象征著仙界,而不代表錢財。搖錢樹除了銅錢為樹葉外,也有用動物做樹葉的,代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文物古跡遭受著同樣的境況。南岸文峰塔渾身上下、里里外外至少寫有百處“××到此一游”、“××我愛你”之類的詞句。
居民希望美觀大方,古建筑上貼瓷磚
西沱古鎮為無知行為還債
傳統風格民居被水泥樓房包圍,一些古建筑上甚至貼上瓷磚。6月份開始,石柱縣西沱古鎮開始為一些居民的無知行為還債——預計耗資3000萬余元的古鎮風貌修復工程開工。
西沱鎮原名西界沱,古為“巴州之西界”,因地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該鎮最具特色的是云梯街——1123級垂直于長江的石階扶搖而上,因而有“萬里長江第一街”之稱,從岸邊直抵山頂,晴天隔江相望,石階層層疊疊,青石板光耀刺眼,狀如云梯,直上云霄。
同時,西沱古鎮還有一批完整的明代、清代及民國初期的民居建筑。由于沒進行必要的保護維修,自然損壞嚴重,有的已垮塌,有的只剩下一個空架子。而與這些破敗的景像相反差的是,一些現代建筑的元素如瓷磚、玻璃等,也被貼上古鎮傳統建筑。據悉,整個西沱鎮有一半建筑基本上遭到自然或人為損壞。
一些居民說,沒認識到在古建筑上貼瓷磚的行為破壞了文物,他們希望自己住的房屋也能跟別人的房屋一樣美觀大方。據介紹,我市其他歷史文化名鎮,如雙江、淶灘等,人為破壞嚴重,傳統民居瓷磚貼面并不鮮見。
施工搞建設,人為破壞愈演愈烈
大渡口明代合葬墓消失
文物在施工中被損毀情況,屢屢發生。
去年7月4日,市文物考古所接到通知,大渡口建橋工業園區一工地發現一合葬古墓和部分文物。文保人員立即趕去勘察,發現兩座多室古墓,墓頂已受施工破壞,墓內物品保存較好。7月20日再次實地勘察后,考古人員初步推測這是兩座明代古墓,屬家族合葬墓,具一定文物和科學價值。
半月后,第三次前去勘察時,發現墓群已被完全毀損,已找不到古墓任何蹤影,只留下推土機推過的痕跡。施工方否認這是施工不當造成,而是被連日大雨淋坍塌。
據介紹,為保存好這兩座古墓,文物部門在發現古墓次日就與開發建設方進行了協商。但開發建設方認為文物保護工作應由文物部門負責,與建設業主無關。隨后20天里,文物部門先后四次給建設業主發出公函,要求對古墓協助進行保護。遺憾的是,古墓最終還是消失了。
文物保護法規定,建設單位施工前應到文物部門備案,讓文物部門了解工地項目;發現文物應立即停工上報,由文物保護部門進行考古發掘保護后方可繼續施工。
實際上,一些建設單位置文物保護法不顧,往往都是在建設工地挖出甚至毀壞文物,經群眾舉報的情況下才被迫配合保護。而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管理單位也對危及和毀壞文物的施工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致使人為破壞文物事件愈演愈烈,遠超過自然損毀。上個月,永川區新城的成渝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的施工工地,一處明代墓葬群就被人為破壞,施工中損毀的文物已無法統計。
當成廢鐵處理,文保專家扼腕嘆息
松藻三臺蒸汽火車解體
去年5月30日,重慶松藻煤電公司鐵路專用線3臺蒸汽火車退役,被物資回收公司當廢鐵回收解體,讓文物保護專家扼腕嘆息。
去年初,重慶松藻煤電公司3臺“上游型”蒸汽火車由于服務年限到期,機械設備嚴重老化,無法修復等原因被列入報廢計劃。后通過公開競標拍賣,綦江一物資回收公司以40萬元價格買走,3臺蒸汽火車當廢鐵被就地解體回收。
松藻煤電運銷部負責人稱,處理3臺蒸汽火車是因為站場短小、行車安全、征用土地等問題制約,不得已而為之。礦區鐵路線上仍然還保留著3臺完好無損的蒸汽火車在運行,將竭盡全力保護。
蒸汽火車是工業革命的標志。松藻煤電鐵路專用線23公里,是我市最長地方鐵路,近幾年來,先后有200多名中外愛好者慕名前來,他們把這一地段稱為“蒸汽火車攝影愛好者的圣地”、“蒸汽機車最后的天堂”。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
與3臺消失的蒸汽機車一樣,重慶大量工業遺產正在消亡,讓我市文物保護界的專家扼腕嘆息。專家認為,重慶是一個老工業基地,工業遺產是獨特的資源。但目前有關工業遺產保護的法律條文幾乎沒有,相關的《文物保護法》又不適用,工業遺產算不算文物都還沒有一個準確定論。不過,目前工業遺產的保護工作在我市已經緊密展開。(記者丁香樂 實習生 張潔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