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年前,中國佛教禪宗始祖達摩從廣州來到南京(古稱建康),與梁武帝言談不合后,折一葉蘆葦渡過長江,來到浦口定山寺面壁修行,這段故事雖散見于南京的大小方志,但一直沒有實地證明。
近期,南京市博物館一支考古隊在浦口大頂山獅子峰進行考古時,發(fā)掘出了“菩薩皇帝”梁武帝所建的定山寺遺址,并且發(fā)現(xiàn)了達摩“一葦渡江碑”,這段1500年前的歷史公案終于獲得了有力物證。
1500年前古寺廟浮出地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出自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說的就是南朝時期南京佛寺林立的盛況。在眾多的寺廟中,浦口定山寺因為是梁武帝所建,居住過禪宗創(chuàng)始人達摩而聞名于世,但在歷史的塵沙中,這座當年的古寺名剎消失在大頂山獅子峰下。直到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的進駐,才重見天日。
考古工地位于山峰下的一個山坳里。遠遠望去,就如同在群山里面開啟了一扇大門。從風水學上來講,這片前有水塘、后有山峰環(huán)繞的地方符合“前有照、后有靠”的風水格局,是一塊風水寶地。記者跟隨考古工人圍著探溝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在探溝里有大量房基、水井、柱礎以及散落的磚石、筒瓦……
“我們進駐這里已經(jīng)1個多月了,主要是先挖開一個30米長、10米寬、1米深的探溝,進行局部發(fā)掘,但前期的發(fā)掘讓我們大吃一驚。”一位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技工向記者介紹了近期的發(fā)掘情況。“古定山寺的一角已經(jīng)完全浮出地面。在接下來的考古發(fā)掘中,會有更大的遺址出土。”該考古技工向記者介紹。
竹林找到達摩“一葦渡江”石刻
正在記者隨同考古人員在遺址進行考察時,當?shù)匾晃幻猩蚪瘌P的居民向記者表示,在考古工地后的一片竹林里,還有一塊古代的碑刻。記者立即跟隨沈金鳳沿著崎嶇小路前往現(xiàn)場探訪。在一個竹林環(huán)抱的空地,終于見到了沈金鳳所說的古代碑刻——達摩“一葦渡江碑”,其已經(jīng)被一個大玻璃罩子罩了起來。
記者發(fā)現(xiàn),這塊“達摩畫像石碑”是明代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所刻的,在碑上,達摩絡腮圓眼,拱手站立在渡江蘆葦上。在畫像左側(cè)篆刻著“大明弘治四年辛亥歲三月季春定山釋子八十翁……”字樣的文字。
“這塊石碑是1491年由80歲的臨濟宗三十二世住持高僧手繪的,主要描繪的就是達摩當年渡江的故事!”負責恢復和復建南京定山寺的智光法師向記者介紹。據(jù)智光法師回憶,在《梁史》和浦口地方志書中,都曾經(jīng)記載過達摩在定山寺居住的故事。此次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挖掘出定山寺遺址,加上這塊明代石刻的印證,“我們可以確認,這里就是1500年前達摩的真正駐錫(居住)地。”
南朝佛教兩大謎團
梁武帝會晤達摩之謎
梁武帝,名蕭衍,南朝梁的開國皇帝,在位48年間大興佛事,廣建寺院,寫經(jīng)鑄像,并三次舍身同泰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好佛帝王。
達摩生于南印度,出身于婆羅門種姓,出家后傾心研究大乘佛教,創(chuàng)立了一套參悟的方法——“達摩禪學”。南朝期間,他泛海來華,經(jīng)廣州北上至南朝,再入北魏,長期定居于嵩山少林寺,收納門徒,傳授禪道。
據(jù)一些古籍所載,梁武帝曾在都城建康會見菩提達摩,請教:“造寺度人,寫經(jīng)鑄像,有何功德?”達摩答道:“并無功德”,“此有為之善,非真功德”。雙方“理不契機”,不快而別。由于達摩禪法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特征,故對達摩生平缺乏記載,所以梁武帝究竟有否與菩提達摩晤談過,引起了后世學者的爭議,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大疑案。
定山寺幾經(jīng)廢建之謎
據(jù)智光法師介紹,定山寺是一座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古寺,其得名是由于公元503年后,梁武帝為一位高僧法定建精舍于六合山獅子峰下,敕名“定山寺”。由于高僧的名號和皇帝的敕名,六合山也隨之更名為定山。
達摩與梁武帝話不投契后,于公元526年渡江到了定山寺面壁修行,至今仍留下許多遺跡在定山獅子峰下,有一較為突出的崖石,后人稱為“達摩巖。”在達摩巖下的“面壁處”留下達摩的“宴坐石”,石上達摩的掌痕清晰可見。
在歷史上,定山寺經(jīng)過幾毀幾建。直到解放前,還有印度和日本的僧侶慕名來定山拜佛。到了1954年,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山洪暴發(fā),定山寺被徹底摧毀,消失在山林之中。在本次考古發(fā)掘結(jié)束后,珍珠泉管委會將對定山寺進行復建,該項目已經(jīng)省宗教局批準,完成了立項和規(guī)劃,總投資將超過5000萬元。
古井挖到龍形鎮(zhèn)檐獸
在現(xiàn)場,記者看到一口用青磚砌成的古井,古井上掛著一根繩梯。幾天前,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隊員們順著繩梯爬到了這口古井底部,進行了掏泥式挖掘。結(jié)果,這口井里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批南朝時期的建筑構(gòu)件。
在一間儲藏室內(nèi),記者見到了這一批建筑構(gòu)件,其中有青磚、筒瓦等。其中最奇怪的是一個奇怪的“龍形”建筑構(gòu)件,這個建筑構(gòu)件從材料上看是用青磚的材料燒制,然后雕刻而成。從外觀上來看,這個構(gòu)件的兩只角已經(jīng)斷裂,雙眼圓瞪,鼻子外翹,而大嘴巴微微張開,顯得非常恐怖。這到底是什么動物呢?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現(xiàn)場觀看的群眾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辟邪,也有說是貔貅。
“這其實是古代的一種鎮(zhèn)檐獸,也就是鴟吻(音吃吻),鴟吻是龍的兒子,所謂龍生九子,鴟吻為其中之一。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喜歡在危險的地方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因此,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都把它放在房檐上,起到防火、美觀的作用。”博物館考古專家向記者介紹。 (記者 成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