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押寶“金磚四國”
《環球》雜志記者/王豫剛實習記者/李夢
“金磚四國”,這個由高盛公司創造出來的概念名詞,似乎正在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的愁云慘霧中開始向投資者煥發金光。
進入2009年以來,在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的中、印、巴、俄四國股市猛烈反彈。按照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1日,巴西圣保羅IBOVESPA指數在2009年已經上漲了45.1%,中國滬深300指數上漲58.5%,俄羅斯 RTS指數更是飆漲了84.75%。近期,許多與“金磚”有關的股市奇跡屢屢見諸報端:5月18日,印度孟買綜合指數單日大漲17%;香港恒生指數在5月末6月初3個交易日勁漲近2000點,5月份恒指累計升幅高達17.08%,是1999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月升幅。雖然這種凌厲升勢是建立在去年大跌之后的低基礎之上,但投資者的短期收益依舊可觀。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投資者正在押寶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似可作為這一判斷佐證的是,5月20日,美林公布了新一期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結果:約46%的投資人增持新興市場資產,更有80%的新興市場投資人增持了中國資產。
韓國《朝鮮日報》引用韓國金融投資協會的數據稱,在韓國,今年以來,中國概念基金募集了約5000億韓元(1美元約合1260韓元)的新資金,占同一期間海外基金募集資金總量的一半;俄羅斯基金吸引了2000億韓元,巴西和印度基金也分別吸引了700億和200億韓元的投資。相反,今年以來日本和歐洲基金分別減少了1800億和1500億韓元。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滾滾錢潮涌入“金磚四國”呢?
是“熱錢”炒作還是復蘇在望?
與俄羅斯股市狂飆突進的景象不同,俄羅斯實體經濟卻展現給我們另一番景象:俄羅斯政府5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9.5%,比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23.2%。但隨著國際油價一路攀升到接近接近70美元,盧布開始迅猛的升值過程,俄羅斯經濟似乎也接近好轉。
“當國際油價低于50美元的時候,俄羅斯的日子就會過得艱難。”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告訴《環球》雜志記者。中原證券分析師劉鋒也認為,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占了外匯的很大比重,其經濟受油價左右比較厲害。但在接受采訪時,他們都篤定地認為,“金磚四國”會率先復蘇。
劉鋒指出,在消費層面,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中國的消費增長了14.8%,而美國只增長了2.2%;3月,巴西的證券市場表現良好;印度經濟增長的勢頭也不錯;俄羅斯的消費形勢有了好轉。經濟危機爆發后,曾經有過“世界末日論”,好像美歐不消費了,就要世界末日了,其實沒有人們想像得那么嚴重。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這次應對金融危機,四國表現各異,亞洲的中國、印度,這兩國在應對危機的時候,內需考慮得比較多一些,這兩個國家的金融也相對比較健康;而俄羅斯和巴西都是資源輸出國,世界資源價格下降的話,對它們的影響比較大,其復蘇與資源價格的調整有直接的關系。
在制造出“金磚四國”概念的高盛公司看來,除中國外,其他三個國家的財政平衡狀況均會惡化。對外盈余將從近幾年的水平大幅下降,或者將轉為赤字。中國的經常項目一直是“金磚四國”盈余的主要來源,作為全球失衡調整的一部分,其盈余的絕對值也將有所下降。然而,中國占全球外部盈余的比重可能會大幅上升。有鑒于此,中國如何利用其龐大的外部盈余可能會對匯率和其他資產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華爾街日報》指出,“金磚四國”股市的強勁表現只是短線逐利資金所為。投資者之所以開始將資金投入新興市場,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股票市場可能已暫時探底,而新興市場是投資者能從股市反彈中最快獲利的地方。該報認為,沒有什么證據顯示經濟已觸底,更不要說反彈了。散戶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是,今天流入新興市場的熱錢會以同樣快的速度流出。該報同時警告,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美國經濟復蘇乏力使市場需求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受阻。與此同時,揮之不去的經濟低迷加大了各國出臺更多保護主義措施的風險,這對新興市場國家非常不利。
用房四海的話來說,資本總是有趨利性,哪兒有錢賺就往哪兒去,沒必要把這種現象抬到一個過高的層面,其實他們在乎的就是兩個字:賺錢。短炒也好,對沖基金也好,都是利益驅動下的行為。而劉鋒也不認為“熱錢”是個大問題:“你讓我選擇,把錢投進美國市場、歐洲市場,還是中國市場、印度市場?我當然會選擇中國和印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莊健則指出,實體經濟這種上行的態勢還不是很穩定,但目前國際資金的流動性比前一陣要充裕很多,一些國際炒家就開始琢磨,怎樣能夠獲益更高,這就導致了目前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他認為,“短炒”應該是相對短期的行為,因為大的供求關系、大的國際國內格局,還是在探底、在調整,遠沒有到回暖或者新的上行階段。
莊健說,股市和實體經濟的確有一定關系,但是關系不是那么緊密,因為股市里面有很多心理作用,還有很多政策面或者消息面在起作用等等,它對各種方面的消息是比較敏感的,無論真正的實體經濟的大的變化,還是心理性、預期性的東西,都會在股市上反映出來。
“脫鉤論”卷土重來
在經濟火熱而危機初現端倪的2007年,一度有一種稱為“脫鉤論”的說法,稱新興市場經濟體可以不受發達市場經濟衰退的影響。為此,《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媒體還很是打了一番嘴仗。但隨著2008年危機迅速蔓延,油價、有色金屬價格以及全球股市——不管是紐約還是孟買——一股腦兒高臺跳水,從2007年10月全球股市見頂開始后的12個月里,“金磚四國”股市的相對走勢與發達國家股市聯袂下滑。富時環球指數(FTSE All-World Index)下跌51%,而富時“金磚四國”指數(FTSE Bric index)的表現比前者還要差38%。
但最近,“脫鉤論2.0”又重現江湖了——有不斷飆升的各種指數作論據——以富時“金磚四國”指數為例,這一指數在最近的6個月中上漲了56.5%。
《經濟學人》的最新觀點是,“脫鉤”現象僅會出現在少數幾個規模最大而負債又最少的新興經濟體之上。“金磚四國”應屬此列。現在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力度正在減弱,一些國家的政府已放寬了財政及貨幣的政策控制,這使得“金磚四國”的快速復蘇成為可能。
對“金磚四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劉鋒表示樂觀。和G7相比,“金磚四國”的發展空間很大。印度的GDP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它的起點很低,它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很完善,“金磚四國”和G7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同的。這幾個國家人口多,但是消費水平低,所以說有充分的發展空間。“據我所知,印度國內目前只有一條真正的高速公路”。
而在房四海看來,“金磚四國”不可能“脫鉤”。“全球化發展得這么好,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脫離集體獨自發展。發展中國家不還是在買美國的國債嗎?因為相對而言,美國的國債還是比較安全的”。
房四海稱,中國雖然很有可能成為經濟危機中最早復蘇的經濟體,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表面現象,或者說得嚴重點,是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媒體炒作出來的論調。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換個角度看,這場經濟危機也是個契機,危機爆發后,各國紛紛聯合起來,減息也好、出臺救市方案也好,都說明各國間的聯系在加強,聯動在加強,全球化在起作用。因此,不存在“脫鉤”一說。
對未來“金磚四國”經濟復蘇,房四海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復蘇之中會有隱患,不排除會有二次觸底的可能。
莊健認為,如果“脫鉤論”能夠成立的話,那這次金融危機應該對金磚四國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但是現在看來,還是影響比較大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都還有一些結構的失衡,互補和合作的呼聲也是比較強烈的。全球化在起作用,各國都面臨著經濟調整的任務,但是側重方向是不太一樣的:發達國家儲蓄很低、消費很高,金融業比較發達;新興市場國家正相反,消費不足,儲蓄率又很高,傳統產業占據比較大的比重。不論發達國家,還是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都面臨著從失衡到平衡的過程。通過全球的共同行動,來達到新的平衡,這是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發展的一個方向。
“金磚”互相借力
不可忽略的是,“金磚四國”的整體經濟實力仍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按照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按美元匯率計算,“金磚四國”2008年的GDP總量合計約為8.88萬億美元,僅相當于美國(14.33萬億美元)的61.97%,G7經濟體(32.72萬億美元)的27.14%。以GDP總量排名,中、俄、巴、印分列全球第3、8、10、12位。
目前,在“金磚四國”之中,印度的經濟表現僅次于中國,印度中央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稱印度第一季度GDP增長約5.8%,遠遠好于預期,但比去年第一季度的8.6%增速下滑不少。而巴西尚未公布其第一季度增長率,但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5月5日公布數據顯示,巴西一季度工業生產同比下降14.7%,成為1991年來最大降幅。巴西財政部預計巴西2009年全年經濟增長率為0.7%,與2008年5.1%的增長率相比也大幅下降。
而高盛公司在其5月29日發布的最新一期“金磚四國”月評報告中預計,中國將是全球最早復蘇的國家,將于2010年中恢復其經濟長期趨勢增長率,遠遠早于其他國家。印度和巴西將于2011年恢復趨勢增長率,也快于大多數其他新興市場。而俄羅斯落后于其他“金磚”,預計該國將于2012年恢復至趨勢增長率。高盛預計,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四國”的國內需求將強勁增長,將成為未來幾年發達經濟體出口拉動型復蘇的推動力之一。
實際上,“中國因素”已經在大宗商品市場上開始發揮作用。到6月1日為止,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今年已上漲了73.21%,不少機構認為,支撐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來自于旺盛的“中國需求”——海關數據顯示,1~4月中國精煉銅進口量約為106.6萬噸,同比增加106.29%。
5月29日,被視為國際宏觀經濟狀況重要指標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達到3494點,創下10個月來新高,相比一周前大漲了23%,5月份,BDI指數勁升93%。這還不是最令人吃驚的升幅,在整個5月,BCI(波羅的海好望角型船運價指數)從2376點攀升至6125點,上漲158%。有業界人士稱,國際航運價格大幅反彈,與中國大量從巴西進口鐵礦石和大豆有關。
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巴西對中國出口33.95億美元,從中國進口36.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2.7%和-12.8%。中國占巴西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達10.9%,與去年同期的5.4%相比增加了一倍。鐵礦石等礦產品占巴西對中國出口總額的56.1%。大豆等植物產品是巴西對華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占巴西對華出口總額的16.5%。兩類產品占巴西對華出口比重超過70%。而今年4月,中國進口鐵礦石達到5700萬噸,同比增長33%。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和糖的出口國,鐵礦石出口量也很大,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所以中國和巴西之間能建立起一種雙向的需求,”劉鋒說。
房四海則指出,中國和巴西在諸如礦產進出口等領域的互補性很強,兩國間的外交關系也很好,因此,中國和巴西間頻繁的經貿往來,也有國家戰略層面的考慮,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莊健認為,金磚四國實際上有個共同的任務,就是怎么能夠很好地擴大內需,把國內的結構能夠調整過來。如果不能很好地促進增長的話,依靠外需也好、依靠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都是非常有風險的,是控制不住的。
現在,中國是印度和巴西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的第三大貿易伙伴,“金磚四國”間的經貿聯系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系到5月下旬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時中巴兩國簽訂的一系列經貿協定引發的空前關注,似乎以往依賴發達國家市場的“金磚四國”,正在轉向依靠彼此的力量來走出衰退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