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水 族

2002年05月08日10:1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水 族

人口為406902人。

民族概況

我國的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其余分布在貴州的荔波、獨山、都勻、榕江、從江等縣及廣西的融安、南丹、環江、河池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水族人口數為406902。使用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漢文。

從有關史籍記載和語言、文化特點等方面分析,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從秦漢時期西甌中的一支發展演變而來,唐宋時與壯侗語族諸民族統稱為“僚”,明清時稱“水”。北宋時,水族已在龍江上游和都柳江上游之間一帶地區(即今三都水族自治縣及毗連的荔波、環江等地)定居生活,當時稱為“撫水州”。這一時期,這里的農業生產已有一定發展,平地已廣種水稻,出現村落,酋長居住的地方有“樓屋戰棚”,并以竹柵護衛。社會內部已分化為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蒙氏世為首領,形成一相當強大的政治勢力,曾不斷與宋王朝發生武裝沖突,但在社會基層組織的“洞”或“寨”內,仍保留著較濃厚的農村公社色彩。元至元二十年(1283),四川行省參政曲立司一武力政府貴州南部“九溪十八洞”,分封少數民族首領為世襲土官,通過他們來統治當地水族和其他各族。不久,都柳江上游的爛土、陳蒙等處長官司要求內屬,改為陳蒙、合江州,規定按期向封建王朝納貢丹砂、雄黃以及馬匹、雨氈等物。明洪武間復長官司,隸都勻府。清置三腳州。1914年改三腳州為三合縣,后改稱三都縣。

在荔波水族地區,宋置荔波峒,后改稱州,同時保留一些長官司建制。明王朝在加強土司制度的同時,在有條件進行直接統治的地方,則逐步實行“改土歸流”。如明初,封建王朝用武力裁撤了荔波州的蒙、雷、皮三姓土司,分置三個巡檢司。清置荔波縣,對水族地區進行直接統治。清朝直接統治水族地區后,漢族移民也隨著大批遷入,促進了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農業生產技術和水利設施以及家庭紡織等手工業有了顯著的發展,農村初級市場和較大的集鎮相繼形成,封建領主經濟逐漸向地主經濟轉化,至清代中葉,農村中出現了擁有千畝田土的大地主。

社會經濟

19世紀后期,帝國主義勢力侵入水族地區。水族地區開始大量種植鴉片,每年沿都柳江外運的鴉片達數十萬兩,農村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過去水族婦女紡織的傳統的“水家布”,因質地牢固和不易褪色而行銷遠近,這時也由于洋紗、洋布的輸入而受打擊,紡織業變成了洋紗加工手工業。辛亥革命后,民族資本有過較小的發展,在今三都水族自治縣內開辦鐵、汞、銻等礦廠,但終于為國民黨的官僚資本所摧殘。買辦資本家大肆掠奪水族地區盛產的桐油、五格子等土特產。地主階級大量兼并土地,地租剝削由“對半分”變為地主收六成甚至七成。加上高利貸和雇工剝削,逼得許多農民傾家蕩產,廣大勞動人民過吃蕨根、蓋秧被、以灰水代替食鹽的悲慘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水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建立三都水族自治縣,實現了水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在國家的積極扶持下,各項建設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農田灌溉面積逐年擴大,糧食產量年年增長。工業從無到有,建起了采煤、電力、電機以及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等,并培養了一批水族的產業工人。解放前水族地區交通閉塞,行路艱難,運輸全靠人力和畜力;解放后疏浚了都柳江航道,江上修建了大橋,在山巒疊障的大山區通了汽車,尤其是黔貴、湘黔鐵路的通車,更加強了水鄉人民與各兄弟民族的聯系。文教衛生事業也得到迅猛發展,建國前,水族地區只有幾所學校,現已發展到縣區有中學,社會有完小,隊隊有初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80%以上。本民族的科技人員也在逐步成長。解放前,水族地區的瘧疾發病率高達總人口的80%以上,現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人民生活有了較大改善,昔日貧困落后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文化藝術

水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是祖國豐富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民間流傳著各種形式的詩歌、故事、傳說、寓言以及剪紙、刺繡、印染和雕刻等工藝美術。民歌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人們善于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長篇敘事詩,也有即興的短歌,反映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對古代人類起源和民族遷徙的敘述,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對純真愛情的熱情贊頌。散文形式的故事傳說和神話寓言,內容豐富,情節生動,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既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研究水族歷史的珍貴資料。水歌有大歌和酒歌兩種,歌唱時,以和聲伴唱而不用樂器伴奏,大歌是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唱的歌,酒歌多在婚喪或宴會的場合下唱的。水族民間樂器有鑼、皮鼓、蘆笙、胡琴、嗩吶等。銅鼓是水族傳統的樂器,每逢喜慶節日都跳銅鼓舞助興。

風俗習慣

水族男女都愛穿青、藍兩色服裝。男子穿大襟長、短衫,用青布包頭。婦女上身通常穿藍布大襟無領半長衫,胸前圍一塊刺有茨藜花紋的圍兜,下身穿青布長褲。婦女衣褲四周鑲有花邊。節日穿裙子,將長發梳成一把斜綰頭上。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喜歡帶各式各欄的耳環、項圈、手鐲等銀飾。水族以大米為主食,次為玉米、大麥、小麥、紅薯等。喜食糯米飯、魚類及燒酒、甜酒,并以此作為祭品和節日招待親友所必需的食品,房屋建筑多系木質結構,歷史上多為“千欄”式樓房,現在平房占多數。

水族熱情好客,客人到家要主動打招呼,讓坐、送水等。節日期間,客人到家,不論認識與否都要熱情招待。待客飲食中以酒為貴,貴客則以殺小豬及魚招待。豬頭、雞頭象征尊貴,所以雞頭要敬給客人,豬頭留作餞行席的供祭品。

水族的家庭形式為一夫一妻制的父親小家庭。二、三百年前,水族青年男女戀愛婚姻比較自由,但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婚姻關系打上了鮮明的階級烙印,講求“門當戶對”,“婚姻論財”。在封建家長制的束縛下,青年男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結婚時新郎不迎親,請幾位未婚青年代迎。新娘撐傘步行到男家,不舉行儀式。歡宴賓客后,新娘當天或次日即返娘家,一般經過半年后,才到夫家長住。水族的喪俗繁雜,其程序大致分為報喪、入殮、擇吉、安葬、立碑、除服等6個階段。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水族過去信仰多神,相信萬物有靈。以“六一公”、“六甲公”為正神。相傳為“水書”的創造者。凡遇生死、疾病、災荒都要請鬼師占卜念經、殺牲祭鬼神,以魚祭為特點。卜法主要有雞蛋卜。水族古代有石棺墓,其棺槨形似“干欄”,周圍雕刻銅鼓及各種花紋,頗具有民族特點。清末,曾傳入天主教。但信教者為數很少。

水族有本氏族的歷法,與夏歷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歷以夏歷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從八月底至十月初的4個亥日都是“端”節日子,是水族最隆重的節日。水語稱“借端”。相當于漢族的春節。節日期間舉行賽馬及跳銅鼓舞、蘆笙舞等活動。并舉行盛大的宴會。部分水族過卯節,即以9月卯日為節日。此外還有“額節”、“霞節”“蘇寧喜節”等,也過清明、端午、六月六、七月半等節日。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編)

國家民委網站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